王華琳 楊敏 侯英宇
摘要:目的:分析綜合治療呼吸內科重癥哮喘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60例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的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綜合治療措施。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均得到改善,且綜合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情況要明顯好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30例中無效1例,有效29例,治療有效率96.7%;對照組30例中,無效10例,有效20例,治療有效率66.7%。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綜合治療運用于呼吸內科重癥哮喘治療工作中,充分滿足呼吸內科重癥哮喘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療效,可幫助呼吸內科重癥哮喘患者治療及恢復,對臨床癥狀和預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效果顯著,治療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與運用。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綜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76-01
重癥哮喘是呼吸內科較為嚴重的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包括重度哮喘和危重型哮喘。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氣流流速下降等,且在休息時癥狀沒有明顯緩解。重癥哮喘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有著極大的影響,嚴重者會導致呼吸衰竭,窒息死亡。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案主要為吸氧、補液。重癥哮喘若不及時有效治療,極易引起低氧血癥、器官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臨床主要采取補液、氧療、使用糖皮質激素等常規方法緩解,但仍有許多患者難以有效控制,需要綜合治療,以實現效果最大化。對重癥哮喘患者采取呼吸內科綜合治療方案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得到有效改善。本文就綜合治療在呼吸內科重癥哮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的相關情況進行介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的患者60例。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所有呼吸內科重癥哮
喘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39-71歲,平均(46.9±6.2)歲。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5例,年齡37-73歲,平均(47.3±6.5)歲。兩組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措施。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及24h液體出入量實時監護,之后實施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對患者實施霧化吸入、機械通氣及中醫調理等綜合治療,包括:(1)霧化吸入治療。采用布地奈德2mg+異丙托溴銨500μg+4mL生理鹽水霧化吸入,每天2次,視癥狀緩解程度和患者耐受性調整劑量和頻率。(2)機械通氣。對常規治療無效或達到機械通氣指征患者無創正壓通氣。指征包括呼吸頻率進行性加快、CO2潴留加重、PaCO2>60mmHg(1mmHg=0.133kPa)等。機械通氣時,根據患者潮氣量、PaCO2和PaO2等設置和調整呼吸
機參數,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消失、自主呼吸平穩、血氣分析改善或吸氣壓力小于8cmH2O(1cmH2O=0.098kPa)時拔管脫機。(3)中醫調理。根據中醫關于重癥哮喘病因、病機闡述,選用小青龍湯、玉屏分散加減治療。脾虛嚴重者加薏苡仁15g,腎氣虛嚴重者加杜仲12g。諸藥煎服,每天1劑,分早、晚服用。1周為1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
1.3采取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
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的患者恢復情況觀察組30例中,對于綜合治療措施后的效果,有效29例,治療有效率96.7%;對照組30例中,無效10例,有效20例,治療有效率66.7%。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均得到改善,且綜合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情況要明顯好于常規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哮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根據患者急性發作期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以及危重型哮喘,其中重度與危重型哮喘均屬于重癥哮喘的范疇。目前臨床上對于重癥哮喘的治療一般是通過吸氧、氣道清理以及使用藥物進行抗感染、糾正電解質治療,而對于發作期患者的搶救中則會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擴張血管,緩解氣道痙攣以及抗炎治療。近幾十年來,隨著對哮喘研究的深入,以及臨床主治藥物增多,慢性哮喘得到明顯的控制,但重癥哮喘患病率并未得到有效抑制,關于重癥哮喘的預防和治療仍是呼吸科研究的重點[2]。從臨床實踐來看,盡快緩解哮喘癥狀、糾正惡化的肺功能和血氣狀況是治療重癥哮喘的關鍵。目前,臨床對于重癥哮喘的一般治療包括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吸氧,改善呼吸道及抗感染等治療,在搶救過程中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以達到擴張血管、抑制炎癥、解除痙攣,盡快抑制哮喘發作的目的[3]。對重癥哮喘患者采取呼吸內科綜合治療方案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使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和血氣指標得到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治療人員在對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的患者治療時采用綜合治療措施獲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呼吸內科重癥哮喘的患者對臨床治療服務的滿意度,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友瓊.重癥哮喘呼吸內科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14):43+45.
[2]余景偉.重癥哮喘呼吸內科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療設備,2017,32(S1):44-45.
[3]楊鵬,楊黎,董澤.重癥哮喘呼吸內科臨床治療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04):58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