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營 于其華 張鋒
摘要:目的:討論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致病因素以及關節鏡診治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診治處理的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40例,隨機劃分為兩組。參照組采取保守療法,觀察組采取膝關節鏡微創手術療法。結果: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率表現為明顯的提升趨勢(P<0.05)。結論: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發展與不良運動習慣、職業因素等密切相關,而且關節鏡診治在疾病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加快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進程,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病因;關節鏡診治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91-0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具備較高發病率的臨床疾病,患者均伴隨明顯的關節腫脹、關節疼痛、積液、運動功能障礙等癥狀[1]。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的占比相對較高,是指因下肢力線異常而導致滑車以及髕股關節面的軟骨發生磨損,軟骨下骨硬化,進而形成骨贅,是導致膝前疼痛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質量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2-3]。本次研究將著重討論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致病因素以及關節鏡診治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診治處理的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40例,隨機劃分為兩組。觀察組病例共計20例,年齡均數為(61.11±1.34)歲,其中男性病例共計12例,女性病例共計8例。參照組病例共計20例,年齡均數為(60.21±1.23)歲,其中男性病例共計11例,女性病例共計9例。入選患者均經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且不存在嚴重的精神類疾病、心肝腎等臟器器官功能障礙、造血功能障礙等情形。
1.2方法:參照組采取保守療法,采取玻璃酸鈉、曲安奈德聯合療法進行治療,一個療程共計五次用藥,每周用藥一次。首次治療需同時予以患者玻璃酸鈉、曲安奈德,余下四次均為玻璃酸鈉單獨注射?;颊邞3智?0°的姿勢,或采取仰臥位,放松全身肌肉,關節伸直位或輕微屈曲體位進行注射,注射部位為患者髕骨下內側或兩側間隙。予以患者常規消毒處理,回抽無血后,將2.5ml玻璃酸鈉注射液、50mg曲安奈德注射液緩慢注入。若患者的關節腔內存在積液,應先清除積液,隨后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
觀察組采取膝關節鏡微創手術療法。患者保持仰臥體位,予以患者連續硬膜外腔阻滯麻醉,隨后安裝止血帶,入路方式為髕腱兩旁膝前外側、膝前內側切口。對增生滑膜實施切除處理,將磨損的軟骨用電動刨削器切削修整及射頻汽化處理,使其表面平滑,清除游離體,對膝關節內側間室邊緣骨贅進行清理,松解膝關節外側支持帶,抬高髕骨,改變下肢力線,同時對髁間窩兩側進行鉆孔減壓,隨后持續沖洗關節腔內,吸出沖洗液,并實施全層縫合處理。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優:膝關節功能完全恢復;良:膝關節功能基本上恢復至正常狀態,但是伴有輕微疼痛感;中:膝關節活動存在一定的受限性;差:膝關節功能并無明顯改善跡象。
1.4統計學處理:統計分析軟件選用 SPSS 20.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結果數據的表現形式為
±s;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結果數據的表現形式為n(%)。P<0.05認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率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率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本研究發現,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發展與不良運動習慣、職業因素具有緊密相關性。相關研究指出[4],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與自身免疫、膝關節紊亂、創傷等因素密切相關,其中創傷屬于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最為主要的致病因素。
保守療法、手術療法均是治療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方法,其中保守療法多為藥物、注射療法。玻璃酸鈉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份,也是軟骨基質的成份之一。在關節腔內能夠起到良好的潤滑作用,能夠對關節軟骨表面起到良好的覆蓋與保護作用,能夠有效改善關節攣縮,抑制軟骨變性變化,改善病理性關節液,增加潤滑功能。曲安奈德屬于長效腎上腺皮質類激素,具有強效、作用時間持久等特點,抗炎功效顯著。曲安奈德的作用機制分析如下:能夠有效降低毛細血管及細胞膜的通透性;減緩周圍組織及受累神經的充血、水腫癥狀;有利于減緩炎性物質的滲出;對膠原纖維的玻璃樣病變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屬于微創術式,術后不會對患者造成太大創傷,手術過程耗時較短,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快速恢復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在膝關節鏡微創手術中,借助膝關節鏡有助于開擴手術視野,有助于相關操作人員觀察、了解患者關節面的實際狀況。有研究指出,將膝關節鏡微創手術應用于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診治實踐中,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的促進效果,而且有利于縮短患者的在院診治時間及手術處理時間,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發展與不良運動習慣、職業因素等密切相關,而且關節鏡診治在疾病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加快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進程,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徐長波,張翼,殷力.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嚴重程度不影響保留髕骨全膝關節置換患者的預后[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0,24(6):833-838.
[2]葉茂,鄒毅,張均泉.關節鏡與開放手術治療髕股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20,28(3):209-214.
[3]任珩,梁春雨,袁學鋒, 等.關節鏡手術與功能鍛煉治療早期髕股關節炎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10):1093-1096.
[4]史作兵.固定與旋轉平臺膝關節假體治療重度膝外翻骨性關節炎的療效比較[J].臨床骨科雜志,2018,21(5):555-557,561.
作者簡介:李紹營(1972-),男,漢,皖太和縣人,副主任中醫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骨關節炎(膝關節為主)關節鏡(鏡下探查? 半月板成形/縫合? 前后交叉韌帶重建) 關節置換?? 保膝手術? 中醫中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