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華
在利益博弈十分復雜的股市中,任何不可預測的情況都可能發生,這也是其魅力之所在。9月以來,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有所轉強,面對復雜的市場,我們時刻要保持敬畏之心,但也不必過于悲觀,應當堅信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具有抗風險的韌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堅持市場化的理念和堅持價格符合價值的原則,從前期被錯殺的三類股中挖掘投資機會。
1.被錯殺的穩定增長股。這類股票的特點是行業符合產業政策、有可持續增長潛力、有現金分紅能力。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水務環保、基建、化工等領域,特別是銀行股,不少股價已大大低于凈資產,選擇的基本要求是分析性價比,具體標準可堅持三點:一是市凈率低,越低越安全;二是市盈率低,越低越好;三是近3年現金分紅高,企業對投資者責任意識強,回報率高于1年期定存利率。
2.被錯殺的科技創新股。對這類股票的選擇要注意把握三點要求: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科技創新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以前屬于高科技高成長的行業,如今可能已經淪為一般制造業,現在應當重點關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具有領先優勢的前沿性科技行業,如5G、國產芯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二是雖然以前屬于科技行業,但高成長時期已過,目前屬于產能過剩的行業,其業績成長存在變數,不能草率介入,同時要警惕一些披著高科技光環的偽科技股混入市場;三是普通投資者對高科技領域行業及產品一般了解不多,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不要輕易下手,待其成長性明確可靠、估值回調到合理區間再介入。
3.被錯殺的超跌低價成長股。一段時間內,市場往往簡單地把所有低價股“一棒子打死”,簡單認為其上漲就是炒小炒差。實際上,一些低價股通過自身努力和實質性并購重組,基本面已經或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這類股今后無疑存在價值重估的機會。對這類股的選擇要注意把握兩點:一是因為業績差,已連續兩年虧損或因其他重大違法違規觸及退市風險,這類股票風險太大,是否能夠成功重組不確定性大,不宜介入;二是以前披星戴帽,現在企業基本面已發生重大改變,業績提升,已經摘星摘帽,股價仍處于底部區間,可以考慮逢低分批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