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淼
摘 要:在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是其中重要的建設力量,而協同育人則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方式。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形成育人觀念的協同共識,同時也要注重相關教學過程中的協同創造。但是傳統的專業課教師與思政工作者育人的聯系越來越淡薄,不能夠很好適應當前時代環境下學生人才培養的相關要求。在協同育人視角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要具備具有導向、全方位的“課程思政”建設理念,也要建立有重點,并且層次分明的“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相關機制。充分利用專業課程的教育優勢,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本文主要對課程思政理念與協同育人進行了相關闡述,分析了傳統教育理念下協同育人面對的問題,并基于協同育人視角探討了專業課程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開展。
關鍵詞:協同育人;專業課程教師;課程思政建設;實踐與思考
引言
在當前全國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斷貫徹實施的過程中,課程思政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建設內容,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是神圣的使命。高職院校中的專業課程教師作為與學生直接接觸、集中對話的教師群體,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課程思政體系中,專業課程思政是其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學校中的專業教師開展好相應的課程思政建設,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應該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建設,同時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加大對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支持力度,對于高職院校的專業體育教師而言,在協同育人的理念基礎下,要注重開展相應的課程思政建設,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思政相關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構建專業課程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體系,對相關協同育人制度進行不斷的創新,最終達到協同育人的目標。
1 課程思政與協同育人
在全國高校思政政治工作順利開展的背景下,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力度,是將原本院校專業課、思政課等課程之間處于相對獨立和碎片化的教育模式進行相應的變革,對高校內的專業課、思政課以及其他各種課程資源進行相應的整合,對專業課以及其他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充分的挖掘,不斷提高相關課程的育人效果。通過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進而有效改變高職院校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獨立的狀態,充分發揮其他專業課程的思政資源,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
協同的概念最早是由國外的學者提出來的,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個體合作大于整體的效應。協同的相關理論概念最早應用于企業管理領域,然后慢慢擴展到公共管理領域中。對于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也應該成為一種體系化、長效化的協同理念和實現的機制,從而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2 傳統教育理念下協同育人面臨的問題
2.1 主體之間沒有有效的配合
協同育人的主體包括云主體的能動性和不同育人主體之間的配合情況。對于主體的能動性而言,其來源于馬哲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國外學者的“能動社會”的理念,不同育人主體只有自覺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才有可能實現主體協同的可能性。但對于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普遍存在者學生的思想工作只是思政工作者應該負責的理念,而院校的專業課教師只需要完成相應的專業課教學,對于許多專業課教師而言,也都普遍存在這樣的觀念。專業課教師和思政工作者作為不同的主體代表著不同的利益訴求,而專業課教師在思政工作的協同進程中沒有足夠的參與。
2.2 缺乏相應的制度系統機制
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和思政工作者之間的協同,可以說是兩個不同育人主體之間的協同,也是高職院校不同制度之間進行相應的協同育人。當前高職院校的黨務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制度具有權利的主導性,具有核心權威地位,但是其他部門的制度還沒有形成相應的協同機制,高職院校的資源整合也缺乏相應的資源配置模式,沒有良好的保障機制。
2.3 平臺協同沒有較高的配合度
對于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與思政工作課程體系之間的協同,既包括思政課程體系內部的相關協同,也有其和專業課程體系外部的協同。對于當前高職院校協同育人的平臺而言,主要沒有較高的配合度,表現在思政課程工作體系內部的協同,比如高校必修的四門政治理論課和形式與政策課程;然后是專業課與思政課的之間的協同。一直以來高職院校都普遍存在著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課程的工作,而專業課程只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知識和素養,沒有考慮到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協同育人視角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和思考
3.1 建立育人觀念的協同共識
立德樹人應該是所有高職院校的立身之本,在新時代的環境下,要重視在專業課中開展相應的課程思政建設。專業課是高職院校根據自身培養的目標所開設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讓學生通過相應的學習能夠掌握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并培養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比如高職院校的專業體育課程,專業體育教師利用專業課開展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大的優勢,專業體育教師可以將體育課程作為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從而也能夠增加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同時專業課教師更加清楚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態,能夠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及時解決學生在思想上的相關問題。
3.2 協同共建相應的組織制度,保證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在本質上應該是一種課程觀,是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其他專業課程教學中,從而達到課程思政的育人目的。為了確保能夠有效和廣泛開展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高職院校要加強相關組織制度的協同共建,不同部門共同指導開展相應的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在學校創造出良好的課程思政氛圍。同時要加強專業課程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直接負責人,這就需要加強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在對學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時候,能夠讓學生得到專業的思政知識教育。高職院校也要注重提高專業教師的大局意識和思想政治格局,強化立德樹人的教育意識。
3.3 對專業課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體系進行創新
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下,要積極構建育人制度的協同機制。積極打破當前高職院校只重視制度管理而忽略文化培養的現狀,要注重以文育人的培養模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構建制度協同機制的過程中,將校園文化的培育和積極價值觀作為首要的因素。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專業體育教師而言,更有利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進而將思政教育更好融合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在課程思政的相關理念下,要建立相應的協同評價體系,積極構建學生在內的多元評價體系,實現相關協同的過程控制以及協同機制的全面評價。
4 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作為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力量,專業課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形成育人觀念的協同共識,同時也要注重相關教學過程中的協同創造。在協同育人視角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要具備具有導向、全方位的“課程思政”建設理念,也要建立有重點,并且層次分明的“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相關機制。在課程思政相關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構建專業課程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體系,對相關協同育人制度進行不斷的創新,最終達到協同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亮,顧曉英,李偉.協同育人視角下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01):125-128.
[2]高錫文.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16-18.
[3]張強.“課程思政”視域下專業課教師與思政工作者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01):88-89.
[4]顧恩平.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究[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4(0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