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珊
摘 要:《幼兒園教育綱要》強調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家訪是幼兒園與家庭溝通的橋梁。家訪有利于了解幼兒情況,并解決幼兒的一些問題行為,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工作,從而大大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和效率,還可以增進老師和家長的關系,是實現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也是每位教師工作者經常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家訪;家園;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可見,幼兒教育離不開家長工作,幼兒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家園之間的緊密配合?!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該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币粋€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是不夠的,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大教育環境,教師和家長必須做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共育新人。家訪作為一種面對面的充滿人文關懷的交流方式,對于全面了解幼兒、建立新型的師生平等關系,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都有積極的作用。
一、家訪“三”細
作為一直堅守在幼兒園一線崗位且擁有8年教齡的班主任老師,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很愛家訪!”回想起這8年的家訪工作點滴,我感觸良多。家訪工作,如同一個千變萬化的魔方,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家庭 、每一對父母、每一個孩子中看到這種“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切為了孩子!”我認為,一次成功的家訪,首要前提是做好訪前準備,方可實施家訪,做到事半功倍。常言道,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成就完美。在家訪過程中,我們要盡量注意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力求完美演繹每一次家訪。
細節一:提前做好家訪準備,使家訪有目的,有對象,有內容。
家訪前,我們要明確家訪的目的,比如是預防即將出現的問題,還是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是向家長征詢意見,還是對家庭教育糾正指導;是對幼兒進行鼓勵還是了解幼兒家庭,還是與家長加強溝通等等。按照不同的家訪目的,我們要選擇合適的家訪對象,提前對家訪對象的家庭狀況進行先期的了解,以便確定合適的談話方案。
細節二:注重儀表形象,創設和諧氛圍
家訪過程中,老師的穿著和言談舉止都體現了一個老師的形象,因此,我們家訪時要盡量避免隨意性的、過于個性化的穿著,可以選擇一些樸實大方的、大眾化的衣著,同時要注意言談舉止不亢不卑,彬彬有禮,這樣能有效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在情感共鳴中創設良好的談話氛圍,使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家訪談話中來。
細節三:注重談話藝術,忌“告狀”、“訓斥”性家訪
家訪是為了爭取家長的協助,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培養好。因此,我們在家訪中一定要注意與家長和幼兒的談話藝術,總的來說,要盡量避免單純的“告狀”,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親和力和感染力;尤其注意不要當著家長的面訓斥幼兒,以免引起家長對孩子發脾氣,使家訪效應走向負面;同時注意談話不要老師“一言堂”,要讓家長和幼兒有參與談話的機會。
具體來說,我們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家庭講究不同的談話策略,對于文化背景比較好的家庭,要如實反應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同時要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充分肯定他們的合理化建議,適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對于溺愛型家庭,要充分尊重家長對孩子的感情,肯定家長熱愛孩子的偉大,使他們在心理上能接受老師的意見,同時要委婉地指出溺愛對孩子的危害,耐心熱情地幫助和說服家長采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對于放任不管的家庭.在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時,要多報喜,少報憂,以增強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同時告訴家長應采取什么措施,通過什么途徑配合幼兒園一起將孩子培養好。
二、家訪“兩”反
首先是家訪信息在班級的反饋。老師完成家訪回到幼兒園后,不能一聲不吭,毫無信息,因為那些在家訪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孩子在期待著你的表揚呢,同時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也需要通過這種形式進行鞭笞。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平臺積極反饋家訪信息,如晨會上進行“本周家訪通報”,通報中,可以將在家里孝敬家長團結兄弟姐妹的、積極幫助家長做家務的、認真學習的、健康適度娛樂的幼兒羅列出來,既讓當事幼兒及時得到激勵,又在班級樹立榜樣,弘揚良好風氣。
其次是家訪后幼兒的表現在家長層面的反饋。因為幼兒不僅期待著在班級里看到肯定的目光,在父母面前,孩子更加期待父母的肯定和激勵。這就需要幼兒老師將家訪后幼兒的進步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的激勵建立在有據可依的閃光點中。當然,偶爾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個別進步特別大的幼兒進行回訪,將幼兒的信息全面反饋給家長,同時也進一步對幼兒進行及時的鼓勵,以期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家訪“一”贈
當我們走進幼兒家庭時,按照常規家訪程序,首先是了解幼兒家庭、生活情況,然后是與家長談話,指導一些管理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注意點,最后是與幼兒談話,充分勉勵并提出期望。按照這樣的程序進行完家訪也無可厚非,畢竟我們能走進幼兒家庭也不容易。但如果能在最后告別時贈送一份禮物給幼兒,作為對他們優秀表現的一種褒揚或期待,家訪效果就驟然實現了升華。禮物是人情往來的常見形式,但老師給幼兒贈送禮物既入俗又脫俗,真切地顯示出一份淡薄功利的心理超然境界,也顯示出一份對幼兒優異表現的真誠期盼。禮物的選擇要切合幼兒,不一定要貴重,更不用追求經濟價值,可以是一份營養品,一份家常水果,也可以是一個開發智力的玩具,還可以是其它一些精神鼓勵性的,如老師親自題寫的贈言卡片等等。禮輕情意重,幼兒一定會從我們的禮物中感受到我們的情意,甚至一些喜好戀舊的幼兒還會終身保存,這份情意一定會推動著幼兒在生活和學習的道路上認真地、積極地、高效地行走。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透過鏡子看彼此。孩子的思想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思想、言談、行為與情緒表現模式的影響。所以,了解幼兒,首先要從了解其生活環境和所接觸的身邊的人開始。家訪聯系了幼兒、家長、教師,促進了家園合作。因為幼兒、家長、教師三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成長的。只有家園配合一致,才能真正實現因人而教,才能使教育面向全體幼兒,才能對每個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使教師的工作如魚得水。
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濕地廊橋,好一幅美的風景畫。 行走在家訪的途中,有小鳥的歌唱,有風兒的伴舞,有家長的熱情接待和期盼。“走心”家訪是促成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家訪工作,這樣才能真正適應時代發展對幼兒工作的要求,完美演繹新時期幼兒工作新的華麗樂章。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