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主要課程之一,數學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本文就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表現作出深入分析,并根據成因的分析提供了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小學高年級數學;邏輯思維
引言:我國關于義務教育的相關課程標準中規定,數學教育要從學生的真實情況出發,既要做到全面性,也要尊重因材施教,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上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是其數學學習的根本要求。在實際課堂中,常出現一些學習困難未能得到及時的解決,這也造成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出現“學困生”,對于這一現象,指導教師應找準成因,對癥下藥,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成績與能力。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表現
(一)認知不足與環境影響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初期,對于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素也難以具備強大的自控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下時代的電子信息產品較多,這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有利有弊的,一些學生受網絡不良信息的誘惑,逐漸對學習喪失興趣與信心,在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時,也選擇消極應對的心態,這也造成了學生之間個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主要來自于課堂教學,而關于教師方面的影響也是存在的,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是否能夠被多數學生接受、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等,都是影響數學成績的成因。
(二)課堂管理不足與教學模式的弊端
在當下時代的教育體系中,多數學校以大班授課為主,常常是一門功課一個老師負責五十人以上的學習,很難具備較強的針對性。指導教師的課堂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課堂紀律與效率都有待提升。部分教師在課堂設計上難以有創新的表現,即使能夠引用新課改提供的教學方法,也是“照搬照用”,未能根據實際課堂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不創新與吃老本現象,都使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存在不利因素。課堂本應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的方式,而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也使課堂質量存在嚴重問題,致使班級內一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
(三)家庭教育因素的缺失
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中,更注重家校兩方合作,學校作為學生的教育主體,應當發揮著引導性的作用,而家庭作為學生的生活教育角色,也應發揮著監督的作用。但通過一些問卷調查發揮,大部分的學困生父母都不具備著輔導的能力,且在絕大多數的家長認知中,通常認為學校應完全對學生的學習負責,家庭方面并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監督,這也致使家校合作過程中產生嚴重分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家長應該負責的,即使并不具備關于功課方面的輔導能力,也應對學生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而父母教育的缺乏耐心,也加重了學困生的問題嚴重性。
(四)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
眾所周知,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能夠培養學生更高效的完成功課,然而對于學困生來說,普遍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在學習態度方面,也常常缺乏主觀意識的積極性,也就是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也就造成了學習效率低下。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吃力、困難,長此以往,也就逐漸對學習喪失信心。由于喪失信心,所以難以主動尋求高效學習習慣;而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又使學生在學習態度上無法端正,這也就造成了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教學方法與指導途徑
(一)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
數學學習應是在學生的主觀意識帶動下進行的一項學習活動,那么學生的學習心態就十分重要。對于學困生問題,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心態,樹立積極的學習意識,才能夠使學生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重點在于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并且培養基礎的數學邏輯思維,這就要求著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探索精神與獨立學習的能力,指導教師要根據課堂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獲取自信,從而建立積極的心態。
(二)鼓勵提問與督促學習習慣
部分學困生長期成績較低的原因是由于學生害怕提問,或是不敢提問,致使學習上的盲點和誤區越來越多,最終對學習也就喪失了信心和興趣。所以指導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提問,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學習中提問是必要的,只有學生提出問題,指導教師才能根據問題找對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做到對癥下藥。關于學困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教師可選擇“錯題記錄”、“例題記錄”、“課堂筆記”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過程中指導教師也要發揮監督作用,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結束語
小學高年級數學的知識連貫性較強,指導教師要想解決學困生的問題,就必須從基礎知識入手,加強學生的基本能力,才能有效的改變當下的教學困境。教育不僅要針對課程知識,素質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規范用語,端正態度,才能使教學活動有序的展開。
參考文獻:
[1]達選芳.小學高年級學困生的成因及應對措施[J].甘肅教育,2016(15):46.
[2]張振威.談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表現及成因[J].學周刊,2018(3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