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毅 雄安土著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得新區,也是繼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后又一京津冀協同發展得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此消息一出,世人目光聚齊于此。作為土生土長得我來說,我的家鄉從此不再是個小縣城,而是大家萬眾矚目的焦點。雄安成立那年我14歲,初中二年級。因手機不讓帶進校園,聽到這個震驚的消息來源于我們班主任,毫無疑問,瞬間我的表情喜上眉梢。周圍的同學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開始了七嘴八舌的討論。
而當時的我在想,我們的家鄉是否會像政治課本中提到的,1979年的那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隨后開始了神話般的飛速崛起。難道我也要經歷,奇跡的誕生伴隨我的成長?當想到這一點時,我顯然已有點兒欣喜若狂的模樣。
后來周末放假回家,我開始了網絡查閱各種關于雄安新區的消息,才知道和建設深圳深圳經濟特區不同的地方有很多。舉個最表面的例子來說,雄安新區定位是千年大計,而深圳經濟特區當時的定位是百年大計,同時是起到對當時中國的一個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久而久之深圳經濟特區比雄安新區建設的速度要快的多。
那么新區成立兩年多來我周圍的環境也發生了不大不小的變化……
對于我來說,每天都在經歷的,每天都在看到的,就是學校的生活了。在成立以前,我們的學校對比起一,二線城市來說教育要落后的多。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個學校來說那就是完整的規章制度。不由得想起校服這個詞兒,校服它不僅僅是校服,代表了一個學校的整體形象。在以前我們是沒有什么規定說要穿校服的,除了領導檢查或者重要的活動以外,天氣比較冷的時候甚至是可以完全不穿的,并且那時候也是只有校服外套這一說的。后來雄安新區成立,學校的校服從一開始嚴查的周一至周四穿,變成了在校必須穿。在后來我初中畢業了,我的學弟學妹們開始了整套校服必須穿,校服在,人在,校服不在,人不在的規章制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的校園環境從土地操場,到橡膠跑道,從木制黑板,到多媒體教室,從零散的桌椅板凳,變成配套的桌椅板凳,從空閑教室,到開放式圖書館等……雄安新區帶給我們很大的變化,是每天都可以看到的。
而近期大力整改,新聞報道最多的就是這個污水治理問題,雄安新區三縣以前因不合格的各種加工廠,亂排放污水。排出的氣體也同時大大的污染了空氣,導致霧霾天氣算是比較嚴重的。在成立后嚴格監督,大大治理,效果顯著,尤其我緊鄰的白洋淀景區,水質明顯有改善,習主席的話來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建設智慧城市,是雄安新區建設其中一項定位,雄安是一個從零開始建設的城市,這就意味著未來的智能化會最先使用到這里。
近期除了一大批中字開頭的國企響應國家號召入住之外,騰訊,阿里,百度,分別與雄安新區簽訂戰略協議,將攜手眾多合作伙伴,致力于打造成全球智能化城市的標桿。未來,也將會有世界各地的投資商進入到雄安新區發展,從而實現雙贏結果。
我認為雄安新區的建立,對于國家來說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對于當地百姓是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對于我們00后是,自強不息,只爭朝夕。雄安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