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嬌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教研的呼吁和實踐度逐漸提升,以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使得教師的能力能夠得到更多的改善和提高,而在“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中,把“為知”與“為人”有機地聯系起來,在英語作為主要外語教學的課程,則更是要求教師在校本教研的背景下力求能夠提高人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主要淺談校本教研和人文課堂兩方面下如何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校本教研;人文課堂;英語
校本教研給學校帶來了機遇,也給學校及教師帶來了更多的創新性的挑戰。新理念的接受與實施往往會遇到很多阻力,這也要求教師要有一個勇于否定自我,突破自我的態度。為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的方式理念,學校的配合也至關重要,必須適當地舉行一些有關于校本科研的活動和專題報告,比如學習新課程標準,以了解新課程中的新目標、理解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明白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促進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教師要有一定的反思和學習的審視能力,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教學能更好的駕輕就熟,學生也能夠得到更好的反饋。而人文課堂,則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探討,對于知識共享,能力共同加強是維護師生關系之間的橋梁。英語的教學環境需要學生和教師能夠有效的形成配合,要求師生彼此能夠在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展開討論,在課堂外能夠相處融洽敞開心扉。為達到更好的英語新型教育模式,使英語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要求教師要善于總結和運用課堂上的優質提問和發言,教師要與教師之間進行交流,與學生進行有形的探討,有機的進行知識面上的碰撞,得到更好的思維模式。
一、校本科研的形勢
校本教研是一種合作性的參與式研究,所強調的事研究所具有的的民主性。教師通過與多方面的聯系以進行相互協作與支持。校本科研,不僅僅是要有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參與,還應有專業研究人員的參與。因此也需要學校進行多方面的積極的主動的邀請專業研究人員,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敢于突破的勇氣結以專業方面的指導,讓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校本教研的新型教育模式之中。教師應當明白校本教研的最重要的理論點,明白學校是去真正教育學生和讓學生能夠獲得學習的地方,所以校本教研所研究的一切事物都應該基于學校真實存在的教學問題,那么才能得出有效的研究成果和更直接的意義。
而據我校以走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得出了一些目前還普遍存在的問題。校本教研形勢單一是目前很多學校的問題所在,一方面是教師僅僅通過講、聽、評課等一些收獲甚微的形勢上個采取了舉措,而對于校本教研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學習和引薦一些創新型的教育模式以達到教學最大化的收獲。但絕大多數教師就自身的教學特點意識模糊,對于遇到的難題也缺乏一定的討論,甚至部分教師根本沒有意識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只是在敷衍性的例行檢查,在教研的活動中只重視研究講課的講法而不重視教學的理論,導致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沒有得到提高的同時給學生們帶來的成效十分之低,取得不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評價中重視分數,不重視過程,缺乏合適的評價機制,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壓制。教學的過程中也迫于學校對考試分數的考評,部分教師沒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間接的將自己的壓力轉于學生的學習負擔之中,導致教學收益極低。因此要求教師要學會適應新教育改革的創新之處,參與其中,從中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和學習他人的優秀的教學理念,學生能夠更好的從教師身上汲取知識,成績的提高也會十分顯著。高中的學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巨大,要迎接會到來或者即將到來的高考,往往需要教師的創新型教育理念,積極的幫助學生,使學生能夠有一個好的未來。
二、人文課堂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勢和方法讓人文材料走進英語課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人文素養,也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獲取信息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體,是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是組織者和促進者。教師通過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的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知識的奧妙,鼓勵學生自我提高。簡而言之,就是要求教師要學會擁以英語為載體,以課堂為陣地的人文課堂的形勢去傳播值得學生們學習的優秀文化,以達到教學的高效率。
總結:在教育的新時代新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的響應校本教研,要嘗試去挑戰和突破自我,明白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在教會學生知識也是在提高自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豐富多樣的方式以人文課堂的教學形勢,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子明.何為校本教研[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2]李杰.高中英語[M].江蘇:南京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