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理華
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與健康人群相比,抵抗力下降,因此,當流感來襲時,糖尿病患者極易發生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很難幸免。對于一般人而言,普通感冒算不了什么,然而糖尿病患者并非如此簡單,嚴重程度明顯增加,若處置不當,極易造成血糖失控,嚴重者引發酮癥酸中毒等不良事件,甚至對生命安全產生威脅。
1、感冒發燒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在生病期間,由于藥物劑量調整不及時、用藥不規律、食欲不佳等多種因素,極易造成血糖波動。另外,感冒發生等多種應激反應對機體產生刺激,造成應激性激素大量分泌,例如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等,以上應激性激素伴隨一定的胰島素拮抗作用,使血糖升高,進而使感染出現蔓延擴散,最終誘發非酮癥高滲性昏迷、酮癥酸中毒等多種糖尿病并發癥,若原本患者合并腦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病情將會加重,對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
2、生病期間的飲食安排
在糖尿病患者生病期間,其食欲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而臨床為了避免各種影響,常常對患者的飲食結構進行調整,以易消化、清淡食物為主,以便滿足機體的基本熱量需求。當患者對于普通食物難以下咽時,可進食軟質、半流質、流質食物,例如青菜湯、牛奶、果汁、麥片、面條、稀飯等食物。若糖尿病患者的食欲很差,可少食多餐,將食物分為多次吃完。例如,每3-4h攝取含50g糖類食物(約為1碗米飯),或者每1-2h攝取含15g糖類食物。若糖尿病患者在夜間的血糖為5.6mmol/L以下,應當及時補充糖類食物,避免發生低血糖。除此之外,當患者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等癥狀時,機體將大量丟失體液,因此,需注意及時補充電解質與水分,例如淡茶、淡鹽水、溫開水等。當患者無法正常進干、硬食物時,可選擇含糖飲料,例如果汁、米粥等。口服補液能夠防止患者脫水,有助于改善循環、稀釋血液、清除酮體、降低血糖。
3、糖尿病患者選擇感冒藥
考慮到在感冒發展、感冒癥狀、感冒個體具有較大差異等多種方面,糖尿病患者在選擇感冒藥時,應當結合個人病情進行科學選擇,其原則如下所示:
(1)感冒藥都具有解熱鎮痛作用,例如乙酰氨基酚等,在解熱時存在大量出汗,導致血液濃縮,體液丟失,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此類藥物以后,應當注意增加飲水量,補充水分,保持機體的體液平衡。另外,糖尿病患者應當注意,盡量不使用激素類藥物降溫,例如:地塞米松,此類藥物在服用以后極易造成血糖升高。
(2)糖尿病患者若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應當注意謹慎使用血管收縮劑類感冒藥,例如:鹽酸偽麻黃堿等,避免引發血管痙攣,進而導致血壓升高,誘發心肌梗死、心絞痛、腦卒中等不良事件。
(3)糖尿病患者若伴隨痰多、痰液粘稠、痰液不易咳出等癥狀時,不可使用中樞性鎮咳藥物,例如:氫溴酸右美沙芬等,這主要由于咳嗽能夠促進排菌與排痰,當抑制咳嗽以后,對疾病痊愈產生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霧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α-糜蛋白酶等藥物,或者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藥物,有助于痰液排出。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使用感冒糖漿。
(4)若糖尿病患者伴隨咳痰、發熱、畏寒、咽痛等癥狀,應積極加用抗病毒藥物,同時需注意密切監測體溫,若在實驗室檢查與體格檢查中發現細菌感染現象,需聯合抗生素治療。
(5)當患者需要補液時,需使用葡萄糖漿靜脈輸注,并使用普通胰島素以一定比例加入。
4、生病期間的病情監測
糖尿病患者在生病期間,需重視對尿酮體、血糖的檢測。一般情況下,要求糖尿病患者每4-6h對血糖監測一次,每天監測4次以上,即三餐前、睡前。若血糖超過13.9mmol/L時,需每4-6h對尿酮體進行一次檢測,這主要由于應激因素,例如發燒感染等,極易引發酮癥酸中毒,特別是1型糖尿病患者。當患者出現血糖持續升高,或者出現三多一少癥狀加重,疲乏、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多尿、口干、頭痛、嗜睡、呼吸深快,呼氣中有爛蘋果味等表現,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5、生病期間合理使用降糖藥物
在患者感冒發熱階段,機體表現為應激狀態,體內多種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例如兒茶酚安、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等,導致患者吃的很少,食欲下降,血糖伴隨升高。因此,在患病期間,不管患者是否正常飲食,均不能貿然停藥,應當結合血糖的監測結果,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當擅自停藥時,尤其是胰島素治療中斷,極易誘發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
6、住院治療
對于一般人而言,當出現腹瀉、發熱、感冒等癥狀時不算什么,然而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旦出現此癥狀,問題將更加嚴重。當發生以下現象時,患者應當及時入院治療:
(1)連續發燒多日不退,感染控制效果不佳。
(2)嘔吐、腹瀉多日,患者進水、進食困難。
(3)患者三多一少的癥狀逐漸加重,伴隨明顯的消化道反應,例如腹痛、惡心、嘔吐等。
(4)出現嚴重脫水癥狀,例如舌頭干燥等,且伴隨呼吸深快、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等,實驗室檢查尿酮體呈陽性。
(5)患者的血糖較高,控制不良,或者伴隨嚴重低血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