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瓊
摘 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小學中段數學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從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能夠看到,部分數學教師不知道如何利用微課來進行數學教學的優化。基于此,我以自身的實踐教學經歷為基礎,淺談如何在小學中段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來促進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微課;小學中段數學;教學;應用
引言
微課教學模式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微課給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微課短小精悍以及生動活潑,直觀形象,能夠促使學生數學成績以及教學效果提升.本文主要是關于微課在小學中段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1利用微課,開展預習活動
預習是一節課的開始,同時預習的效果也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具有影響作用。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知識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微課的形式來進行預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促進教師更加順利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例如:在進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微課進行預習。在課下,教師根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制作一個簡介的視頻,并將微課視頻的時間控制在10到15分鐘之內,使短視頻當中既能說清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也符合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特點。之后,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投放在個人的QQ空間當中,引導學生利用移動終端或者電子計算機進行該視頻的觀看,從而使學生在進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的學習前,就對這節課的整體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同時,在“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的微課預習視頻制作中,教師應當將這節課內容的講解與課堂教學設計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在觀看這節微課視頻之后,能夠對“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課的整體節奏進行把握,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不難看出,在進行小學中段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微課來開展預習活動,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改革。
2引入微課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對小學語文以及英語學科來講,小學數學比較復雜,學生普遍感覺小學數學比較難學,數學知識不但需要學生具備邏輯思維而且需要進行必要的推理,這對學生智力水平要求比較高,否則,學生難以深入理解以及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思維性較強,比較抽象,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生主動性,以教師為主導,那么,勢必導致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產生枯燥以及厭倦等多種負面情緒,學習活動難以順利開展不說,甚至很有可能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學好數學的信心以及喪失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興趣.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在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就不能再走老路,應當采取新的辦法,融入微課教學的方式,微課教學促使文字和圖像以及視頻和色彩等多種元素結合在一起,第一時間就可以給學生在視覺以及聽覺上帶來重大沖擊和享受,集中學生注意力,避免學生走神,能夠促使學生感到眼前一亮,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以及從學習當中得到快感,這樣下去,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以及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欲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在今后的數學課堂實際的教學當中,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引入微課教學的模式,轉變傳統思想從而有效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數學教師在進行線以及角的教學當中,教師大可以將生活當中經常見到的“角”收集起來,之后,將其通過微課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對學生進行層層引導,同時在數學課堂上創建有趣以及生動的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欲望。
3運用微課,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個性化學習
微課的一大優勢在于不局限于課堂.課后、課間的時間,也可用微課教學.基于互聯網環境下,教師可將微課分享,學生可隨時隨地,自主安排學習.學習的內容、時間可自由安排。在課上,教師可將方法指導,知識梳理制作成視頻,學生按需選擇.課后,教師可將學前的預習或學后的拓展,提升上傳.學生如學有余力可深層次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如學習“萬以內數大小比較”后,教師可設置幾個拓展性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用4、6、0、2這四個數能組成最大的數是幾?最小的呢?其他四位數呢?你能從小到大排列出來嗎?”層層遞進地拓展,讓學生思維得以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微課既可用于課前學習,也可用于課后提高。既可課中點撥,也可用于查漏補缺,每名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自己的內容,真可謂數學教學的“自助大餐”。
4利用微課,構建數學體系
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進行小學中段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微課的形式來促進學生對數學思維導圖的認識,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使用微課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當中有“正方形和正方形中邊的名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點”等知識點,教師根據這些內容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之后將思維導圖以圖片的形式儲存并用于微課的制作。在微課中,教師將這節課的思維導圖在PPT上進行展示,并結合超鏈接的形式,從思維導圖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出發,對學生進行上述思維導圖中“正方形和正方形中邊的名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點”等知識點的講解,促進學生構建“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課的知識體系。可見,在進行小學中段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利用微課來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體系的形成,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小學數學知識,提高學習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微課的出現促進了小學數學中段教學改革,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實現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化和個性化。因此,教師要重視微課視頻的應用,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美運.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速讀(上旬),2018(12):204.
[2]韋忠富.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合作學習方法[J].讀與寫,2018,15(34):142.
[3]陳云.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語文課外,2018(3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