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世紅
摘要:現代文閱讀是中考的重要題型。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課本中的每一篇散文教學,實際就是在訓練學生閱讀現代文的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中考的現代文閱讀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固有的閱讀文章的思維和方法需要及時改進,才能夠應對試卷中的問題。現代文閱讀更多的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總結歸納、聯系所學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能力。需要學生有分豐富的知識積累和敏銳靈活的思維才能夠應對。所以,中考現代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值得探討。
關鍵詞:中考 現代文閱讀 教學方法
在平時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借助輔導資料尋求文章的標準答案,但到了考試中卻毫無頭緒、一籌莫展,文本閱讀能力沒有絲毫的提升。對于基本的文本分析的術語如表現手法、說明方法、藝術手法、表達方式等沒有清晰地掌握,經常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還有學生由于課外閱讀的缺乏,閱讀文章時沒有文字的敏感性、對于很多的文學常識不夠了解,嚴重影響了閱讀的效率。這些方面都成為阻礙學生提高現代文閱讀的重要難題。所以,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現代文閱讀的能力,是初中語文的重要教學方面。下面,筆者就談一談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一、告別輔導資料,形成自我認知
在初中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擁有很多的輔導資料。語文學習也不例外。但語文是思維的學科,是情感的學科。初中的語文重在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和多樣的審美眼光。學生長期借助輔導資料,機械的記憶資料上的標準答案,會造成自己思維的固化,影響獨立解決問題的信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輔導資料的檢測功能,而杜絕讓學生將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寄托于輔導資料。實現學生思維的自主化、多樣化。
例如,在學習了朱自清的《春》一文時,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歸納就能總結出本文主要描寫了春草、春樹、春風、春雨、耕種等幾幅圖景,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而學生容易因為過于依賴輔導資料而失去獨立分析文章的勇氣,將輔導資料上的參考答案機械地記憶,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完全變成了閱讀課文、抄寫答案、記憶答案的枯燥過程。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獨立分析文章,然后再對照輔導資料上的參考答案,學生就能夠發現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輔導資料是相差不大的,就能夠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大膽地獨立解讀文章了。通過獨立的閱讀文本,學生才能逐漸鍛煉出獨立的思維能力,表達出獨特的觀點。
二、根據重要片段,提取核心思想
現代文往往通過一些特殊事件或者獨特場景的描寫與記敘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這些特殊事件和獨特場景的細致分析就能夠對全文的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由于閱讀經驗的不足,文字敏感度缺乏,在閱讀中不能進行有效地略讀與速度,只能通過一字一句的精度來理解文意,不能很快分析出文章的層次感邏輯性。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尋找文章的重點片段,從重點片段的獨特性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例如,在學習林海英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先從題目中的“花兒”這一事物進行預判。學生能夠思考到花兒是生命力的代表,爸爸的花兒就代表著爸爸的生命。然后通過文中寫花兒由盛開到衰落的過程,學生就能發現這也是爸爸的生命由生病到病種,然后到去世的過程。通過對花兒由盛而衰這一過程的把握,學生就能理解作者寫作的角度和文章的層次與情節發展的線索。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找出文章中的重點片段、重點事物、重點場景。從這些具有獨特性的事物中對文章形成深度的理解。
三、掌握答題屬于,做到準確解答
在現代文閱讀中,經常會碰到藝術手法、表達方式、說明方法、表現手法等鑒賞術語。由于學生學習的不系統性,在遇到很多題目時,不能正確區分這些鑒賞術語的具體所指,在作答時會出現答非所問、作答繁雜或者不全面的情況。所以教師要通過清晰的框架圖表讓學生對于這些鑒賞術語有明確的認識。比如能夠知道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五種;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通過對這些鑒賞術語的具體明確,學生在作答時才能夠有目的地去尋找合適的答案,確保答案的準確性。
例如,在學習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魯迅在寫藤野先生坐公交車由于外貌其貌不揚而容易被人當做扒手的事件,來分析魯迅在這里塑造藤野先生時用到的表現手法。學生在對鑒賞術語有明確了解的情況下,就能知道魯迅是通過欲揚先抑的手法以藤野先生外貌的普通來反襯其人格的高尚的。
綜上所述,中考的現代文閱讀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的全面考查。在日常的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發表對文章的見解;在具體的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來領略文章的核心;在具體的答題中教師要向學生透徹講解各種鑒賞術語,讓學生準確作答。
參考文獻
[1]淺談初中語文中考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陳玉蘭,課程教育研究,2019-06-28.
[2]淺談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三步方程式,官國清,新課程(中),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