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物質秸稈回收利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是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中的重要課題,尤其在安徽這樣的農業大省,物質回收利用成為焦點問題。本文以安徽省皖北地區的蚌埠市和淮南市為例,綜合分析秸稈能源回收利用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回收利用體系的建立運行模式。
關鍵詞:秸稈;回收利用;環境效益;社會效益
秸稈綜合利用是國家、各級政府、環保企業以及普通農戶等各層面都十分關注的熱點課題。安徽省秸稈量在全國排在前列,秸稈可使用量也是在全國遙遙領先,如何利用本省優勢,發展出一條成本低且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創新型新途徑,特別是如何將環境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的。
一、華東地區、安徽省、淮南的秸稈綜合利用的情況
(一)華東,安徽,淮南的總量和可利用數
據不完全統計,華東地區2017~2019年度的平均秸稈總量為1.79億噸,其中安徽省年平均秸稈總量為3949萬噸。按照可能源化利用的理論,全國可能源化利用秸稈總量大約為8661萬噸。大約為秸稈總量的40%左右。安徽省實際的秸稈密度大約為50噸每平方公里。
淮南市2018年度,小麥150萬畝,水稻137萬畝,大約總秸稈量為%萬噸左右,按照能源化率40%左右,可能源化秸稈量大約至少為39萬噸。
(二)政府相關利用文件
為了更大程度引導全社會關注和投入到秸稈能源化利用,安徽省政府特別制定了專項鼓勵政策。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皖政辦〔2015〕20號。第9條,提高秸稈利用量。2015~2017年,秸稈電廠使用農作物秸稈量占全部燃料比重達到40%左右,鼓勵多使用農作物秸稈每年4月底前由地方政府、國有農場分別與秸稈電廠(含跨縣區收購的秸稈電廠)簽訂秸稈收購協議。根據協議,按水稻秸稈50元/噸左右、小麥秸稈40元/噸左右、其他農作物秸稈(油菜、玉米、豆類等)30元/噸左右標準。第12條,明確獎補標準。小麥、玉米、油菜按照20元/畝、水稻按照10元夕畝標準進行獎補?!栋不帐∪嗣裾P于大力發展以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為基礎的現代環保產業的實施意見》皖政〔2017〕29號。第15條,落實普惠政策。優化各級財政獎補資金使用結構,加大對秸稈轉化利用較好產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在收儲環節,將秸稈打捆等農機全部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對村級標準化臨時堆放轉運點以及具有一定規模、具備相應機械設備的收儲點,各地可按10萬元夕千噸標準給予補助,最高補助50萬元。
二、蚌埠和淮南的兩種秸稈收儲體系的分析
安徽各地政府除了利用好省一級優惠政策外,還配套進行了多種方式的綜合利用試點方案,本文以蚌埠和淮南兩個地級市的配套試點方案為例進行分析。
(一)蚌埠集中時間段的收購模式分析
蚌埠市對與秸稈綜合利用的發電項目重點關注。采用了政府主導集中收集的模式,由政府進行流通渠道各環節的統一部署。周邊區域秸稈,在農作物收割時直接分離打包,統一送往電廠附近集中堆放。2018年,蚌埠市夏季產生小麥秸稈169萬噸,其中20萬噸用于發電,其他用于飼料堆肥等。
蚌埠模式具體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政府補貼給大型秸稈收集打包機廠家(美國威猛等),由打包機企業統一完成秸稈收集打包。每畝費用大約為25元左右,折合每噸秸稈大約125元。
(2)政府統籌安排較大數量的運輸車輛將田間堆積的打包秸稈運輸到生物質發電廠周圍指定的統一存放點。每噸運費和裝卸費用大約80元。
(3)電廠周圍的露天存放點經過1年左右的消耗,大約自然損耗20%,最終清空以便第二年進行繼續堆放。電廠周邊存放點看護和損耗各項費用大約40元每噸。
(4)電廠采用小型運輸車輛,將需要使用的秸稈分批運輸至廠內,進行燃燒使用。運輸過程及裝卸費用大約每噸15元。
蚌埠模式的特點:①政府在整個收集過程中占主導地位;②集中非常高的資源和人力,短期內快速完成任務;③300~400畝的集中存放點,集中存放8~10萬噸秸稈。存在機會成本較高、火災隱患較大的劣勢;④臨時堆放場地損耗掉的秸稈,可能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影響,需要綜合評估。
(二)淮南分散時間段的收購模式分析
淮南市采用了政府協助秸稈收集大戶的合作模式與政府對全局部署、政策支持,秸稈收集大戶在過程中為主導。在農作物收割時直接分離打包或者由收集大戶二次打包,在各地建立村級收集點,分時段送往秸稈電廠進行燃燒處理。2018年淮南市可收集秸稈大約160萬噸左右(小麥加水稻),其中20萬噸用于發電,其他用于堆肥、還田等。
淮南模式具體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政府補貼給大型秸稈收集打包機廠家(美國威猛等),由打包機企業統一完成秸稈收集打包。每畝費用大約為25元左右,折合每噸秸稈大約 125元。
(2)由秸稈收集大戶組織小規模的資源將田間堆積的打包秸稈運輸就近村級點存放。每噸運費和裝卸費用大約25元。
(3)秸稈收集大戶,通過液壓打包機,對秸稈進行二次打包,提高秸稈密度,減小堆放空間,在村級點長期存放。由于精細防雨看管,存放過程大約損耗10%,二次打包和看護費用大約20元每噸。
(4)秸稈收集大戶采用少量的重型運輸車輛,將需要使用的高密度秸稈,從村級點分時間段分批運輸至廠內,進行燃燒使用。運輸過程及裝卸費用大約每噸50元。
淮南模式的特點:①秸稈收集大戶在整個收集過程中占主導地位;②不需要集中很高的資源和人力,長時間少量人員參與可以完成,相當于時間換空間和資源;③零星的村級存放點,集中數千噸秸稈。壓縮后的秸稈占地面積小、火災隱患較小;④臨時堆放場地面積小,便于管理。損耗的秸稈總量小于10%,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三、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分析
(一)對秸稈禁燒的影響
秸稈禁燒工作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各級政府都是高度重視。從蚌埠和淮南兩地的禁燒結果看,都是比較優秀的完成了此項工作。蚌埠模式屬于全機械化作業,短時間快速完成大部分工作,時間更短,著火風險集中在電廠周邊的集中堆放點。淮南模式屬于分塊作業,最終完成時間較長,著火風險比較分散,風險主要集中在村級堆放點。從秸稈禁燒行動的整體風險上看,淮南模式略大于蚌埠模式。
(二)對精準扶貧的作用
精準扶貧是另外一項與秸稈綜合利用相關的重要工作。從兩地模型的要求看,蚌埠模式的時間高度集中,任務重,與精準扶貧工作的相關性較低。
淮南模式,在多個環節可以對接精準扶貧工作。從淮南各秸稈收儲村級點運轉的實際情況看,普通貧困戶年收人超過4000元.直接脫貧的例子較多.也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全球變暖指數IPCC 2013(AR5) GWP的影響
2013年9月27日,IPCC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AR5)第一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13:自然科學基礎(決策者摘要)》發布。相對于2007年發布的IPCC 2007(AR4)GWP,CH部分的排放指標系數發生了變化。
根據部分專家試驗結果,秸稈存儲期間的損耗排放,一般要高于炯燒的排放量。通過炯燒排放數據可以得到秸稈堆放損耗的排放數據。
匯總求和后的秸稈損耗釋放CO當量分別是麥秸稈:1.178kg/kg秸稈,稻草:1.438kg/kg秸稈。蚌埠模式10萬噸麥秸稈,1年左右大約損耗秸稈2萬噸,最終釋放CO當量為2.356萬噸?;茨夏J?萬噸麥秸稈,1年損耗大約0.5萬噸麥秸稈,0.5萬噸稻草,釋放CO當量為1.31萬噸。
四、結論和推廣
生物質秸稈能源化利用并非新鮮事物,但是結合精準扶貧和秸稈禁燒政策的深度融合方法,是各地政策導向的熱點。通過蚌埠模式和淮南模式的比較得出以下結論。
1.蚌埠模式采用大工業思維模式,政府統一協調,動員大量資源,快速處理秸稈。具有時間短、速度快的優勢。
2.淮南模式采用秸稈大戶主導的經營模式,政府制定導向政策,分散到村級收儲點,引入精準扶貧概念,讓更多農戶受益。
3.從兩個模式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蚌埠模式整體成本為260元每噸秸稈,淮南模式為220元每噸秸稈,淮南模式成本略低。
4.從兩個模式的環境影響因子可以看出,蚌埠模式高于精細經營的淮南模式,整體溫室氣體效應(不包含運輸環節分析)淮南模式產生的影響更小,對環境更為友好。
參考文獻:
[1]陳超玲,楊陽,胡林,謝光輝.中國各省市區秸稈資源管理政策發展述評[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7(11).
[2]陳利洪,舒幫榮,李鑫.華東地區農業廢棄物資源量估算及其綜合利用評價[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3):251-255.
[3]朱開偉,劉貞,賀良萍,林金釵.中國主要農作物秸稈可新型能源化生態經濟總量分析[J].中國農業科學,2016(19).
作者簡介:
張曉艷,講師,淮南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徽淮南。
①2019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皖北地區生物技能秸稈回收物流最優化模型研究(項目編號:SK2019A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