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不斷發展與推進,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現象有增無減,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系列問題開始凸顯,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成為急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完善和落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對于減輕農村子女的養老壓力,實現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道路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以河南省新鄉市區輝縣孟莊鎮為例,通過資料收集和深度調研訪談,總結該地區在城鎮化建設中新農保試點實施過程存在的與現狀,進而分析總結城鎮化背景下新農保制度實施的困境,并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
關鍵詞:城鎮化;新農保;困境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市場化、工業化進程與速度的加快,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日益嚴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人口結構發揮很大的變化,農村老齡化的持續加重帶來的養老問題成為新型農村建設中焦點問題。而輝縣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實驗區和河南省統籌城鄉發展的實驗區,在推進城鎮化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方面在全國名列前茅。在新農保推行過程中創建的“輝縣模式”受到了很多地方的效仿和學習學者們的考察研究,并且成為全國首批新農保的縣級試點。所以本文選取研究對象河南新鄉輝縣發展比較早,基層設施建設比較完善的孟莊鎮作為代表進行深入總結和分析,進一步了解新農保在實施過程中的困境,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河南新鄉輝縣孟莊鎮新農保試點實施現狀
作為全國首批“新農保”的縣級試點,輝縣2012年,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達到6.5萬人,農村養老保險44.7萬人,農村養老服務機構18個,床位839張,收養834人。由此可見新農保試點實施對農村參保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經過我們的訪談發現新農保大部分老人都交了,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保門檻比較低,農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了,而且國家還分擔了很多,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近些年國家對于積極參保的宣傳與鼓勵,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農民的“近視”眼光。
通過對輝縣孟莊鎮的社區村民的調研,我們發現在社區里多數村民對于新農保政府實施滿意度很好,政府在村民心中的公信力也比以往增強了很多。新農保的參保門檻相對于日益增長的農村經濟水平來說都比較低,隨著農民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對于養老問題看的也比較長遠,很多村民都是主動積極繳納新農保。但是在新農保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很多村民參保都是從眾心理,缺乏對新農保政策的基本了解,由于缺乏認識和了解村民的短視現象還存在。
三、新農保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存在困境
(一)新農保面臨的最低檔繳費困境仍然存在
由于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常住人口多數為留守老人和兒童,繳費對象文化程度和對信息的接受程度有限,對于新農保相關的政策以及標準檔次了解的不夠深入和全面。基層干部在宣傳與講解的時候內容過于繁多,甚至部分工作人員為了提高參保率,農民為了省錢都選擇最低檔來參保。雖然農村參保率在不斷提升,但是沒有真正發揮新農保保障農民老有所依的最終目標。
(二)缺乏有針對性的政策宣傳與引導
根據對孟莊鎮的村民進行訪談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農民對于新農保的認識很不清楚,缺乏對新農保的信心,所以參保的積極性和覺悟性并不高,經常存在觀望和從眾心理。特別是一些中青年農民沒有意識到養老問題的重要性,對參保的關心程度很低。雖然政府也做了大量的思想與宣傳工作,但繳費的時間比較長,金額越多,得到的實惠越多的效果不是那么明顯,導致很多農民對于新農保持冷漠的態度。
(三)新農保政策實施管理平臺基礎薄弱
新農保的可持續發展與農村社會保障體現的完善有直接的關聯性,輝縣孟莊鎮近幾年隨著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以及本地工業化的發展,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以及完善的辦公環境和信息化工作方式的缺失,也直接給新農保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相關部門的工作機制與管理水平都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才能更加高效地推廣新農保制度的實踐工作。
(四)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管理問題
由于當前農村勞力外出較多,流動性比較大,按現行勞動保障法規,用工單位或個人應當給予務工人員向當地社保機構繳納養老保險基金。但是很多農民工作的福利待遇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雖然也繳納社保,但是金額卻非常少。加上在外地工作的農民辭工回到農村后,由于維保意識薄弱,新農保相關待遇的發放與審核流程和制度的不健全,存在著資金流失的風險。農村常住人口流動性比較大,代繳漏繳現象普遍存在,新農保費用收取后,雖然也及時錄入檔案,但是相關的審核、資格認證以及公示等做的并不完善。甚至有的地方由于信息更新滯后,很多死亡以及戶籍流動現象隱瞞不報,出現新農保冒領套領等事件。
四、解決新農保困境的合理化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差異化激勵機制
地方政府應該根據不同檔次的標準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基層干部的考核不再是單一地參保率,而是多方面綜合考慮,調動基層干部在農村參保工作上的積極性。對于參保的農民給予分類補貼,特別是一些困難群體,可以給予代繳或者免繳,對于繳費檔次高的農民給予適當的補貼,做出鼓勵。通過對不同檔次標準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避免了新農保面臨最低檔繳費困境,同時真正帶動和激發了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民參保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農民對新農保有真實全面的認識,真正做到老有所養的目標。
(二)以點帶面,加大對新農保政策的宣傳與引導
政府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新農保這一惠民政策立足實際.積極行動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確保轄區群眾享受優惠政策。積極引導鼓勵業務骨干宣講組深入基層,深入開展政策宣講活動。發揮好基層干部“政策宣傳員”的角色對于農民做好細致的政策講解和相關疑惑的解答工作。如果有條件,基層干部帶頭深入基層,與農民群眾面對面進行宣傳和講解,簡化流程,突出重點工作,帶動人民群眾主動參保的積極性。
(三)建立“網格化”的基層社會保障管理制度
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相關部門信息與資源的整合,特別是參保人員的信息檔案,明細參保人的個人相關信息,參保的檔次年限等。確保信息庫信息全面性和準確性,減少由于信息的不一致性給農民帶來不必要的糾紛與矛盾。建立完善與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確保各種政策與信息準確高效地傳達。建立省級到鄉級的多層次網絡平臺,使各部門資源最大化的高效整合,及時有效地應對新農保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四)完善滿足基本基金保值增值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新農保的基金增值目標是其增值速度大于農民的收人(或工資)的增長速度。由于新農保的基金特殊性,保障基金收益性的相關措施需要不斷地完善。市場本身就有很高的風險性,基本基金的增值保值受到多方面的約束,所以要建立和完善資金管理與監督機制對于實現基金的增值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農保政策的有效實施是促進農村社會保障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接軌,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這個實施過程中需要我們政府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加大對新農保政策與內容的宣傳,提高農民的參保意識與積極性,在實踐中,根據相關要求,不斷完善和創新新農保的目標實現的路徑,使農民真正享受到新農保政策的惠民性,真正實現農村居民的老有所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麗.論“新農保”在試點中的突出問題及政策建議一以河南省洛陽市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1;216-217.
[2]李東妍.“新農保”制度:現狀評析與政策建議[J].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研究,2011.
[3]“新農保”推廣中存在的主要問題[J].經濟縱橫,2010(5).
[4]蘇東海.新農保試點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2012(9).
[5]陳祖武.新農保在推行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
[6]輝縣市史考辦公室.輝縣市年鑒(2012-2013)[J].白山出版社,2014(2).
[7]鄧大松,劉遠風.制度代替與制度整合基于新農保的規范分析[J].經濟學家,2011(4).
作者簡介:
范子娜,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河南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