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財務審批制度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十分重要。針對企業審批效率不高、審批質量不高的現狀,在符合內部控制和規范要求的基礎上,整合和優化財務審批流程,以實質性審批代替流程性審批,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創新財務管理體制、推動財務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本文從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節點、采取授權審批、加強實質性審批、建設責任型企業文化五個方面,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務審批制度;實質性審批;流程性審批
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財務審批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其設計是否科學,運行是否有效,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都具有很大影響。今年年初,XX省煙草公司在全省財務審計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以提高效率、提升效益為導向,在符合內部控制和規范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業務需要進一步優化財務審批流程”。對照這一要求,XX市煙草公司的經濟業務事項審批還存在一些不足。進一步整合和優化審批流程,增強審批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實質性審批代替流程性審批,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創新財務管理體制、推動財務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XX煙草公司經濟業務審批現狀分析
2018年初,XX煙草公司正式上線運行了經濟業務網上審批系統。系統運行一年半以來,總體上實現了經濟業務由“紙質審批”向“網上審批”、由“固定辦公”向“移動辦公”的轉變,審批效率較以往明顯提高。但是,對照該省省公司關于審批流程優化的新要求,目前XX煙草公司在經濟業務審批過程中仍然存在兩點不足:一是審批效率不夠高,部分單據審批用時較長;二是審批質量不夠高,“途經”業務部門審核后,被財務駁回的單據還部分存在。
從圖1、2、3可以看出,從流程方面分析,產生以上問題有兩個原因:一是審批流程太長或存在重復審批,導致審批用時較長,審批效率低下。一個經濟業務事項從實施完畢到報銷審批結束,往往要經過7~8個環節,要經歷10~15天。二是審批流程設計不夠科學,審批人員責任心不夠強,導致審批只“點”不審,審批質量不高。
對事項層層審批的初衷是為了防范風險、規范管理。但審批流程過長、審批節點過多,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審批過于煩瑣,沒有明確的審批主體(責任人),審批鏈條上每個人都存有僥幸心理,反而會導致“流程性”審批。看似都審“過”了,卻沒有在實質意義上“審”過。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實質性”審批代“替流程”性審批非常有必要。
二、關于優化經濟業務審批流程的對策建議
包括經濟業務審批在內的企業行為,其最終目的都應以提高企業發展質效為導向。因此,財務審批既要兼顧風險防控、確保規范,也要精簡流程、提高效率。具體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從事項審批的角度考慮,優化審批流程
從XX煙草公司目前的審批體系架構來看,可將審批分為事項審批和報銷審批。事項審批是事前審批,由各級領導審批同意后,方可實施該筆經濟業務事項。報銷審批是事后審批,是事項發生以后,用以報銷付款的審批。如果所有的事項,包括金額很小的事項,均需要進行事前和事后兩次審批,勢必會導致重復審批。面對這一情況,可以根據重要性、實質性審批的原則進行優化。例如,銀行代扣的事項,無論金額大小,均無須事項申請;常規事項且金額較小的事項,也可以酌情考慮不用事前申請。
(二)從實質性審批的角度考慮,精簡審批節點
審批節點過多,不僅審批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導致審批流于形式??梢钥紤]區分常規與非常規事項,分別設計審批流程,以減少審批節點。對常規事項,應盡量把握事前的預算(投采計劃)和事后的考評(驗收),盡量減少中間的審批手續和控制程序。例如,車輛維修和通信費用等。金額較大的非常規事項,特別是涉及“三重一大”的非常規事項,必須履行必要的審批手續。對此,可以在決策層實行集體決策審批或聯簽制度,盡量避免重復審批和多頭審批。
(三)從提高審批效率角度考慮,采取授權審批
審批分權度不高,會導致審批流程長、響應速度慢。在業務量較大的情況下,加大授權審批力度,建立“分級”審批模式十分有必要。例如,可將基于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批權限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授予局長(經理)、分管業務的副局長(副經理)、職能部門負責人。在實踐中,結合全面預算管理,對有定額的、金額較小的、常規或性質明確的項目,可由部門負責人、財務審核后直接轉付,或至多由分管業務的副局長(副經理)審批;對沒有定額的、金額較大的、非常規或性質重要的項目,再分別由部門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分管業務的副局長(副經理)和局長(經理)審批。
(四)從采取信息化角度考慮,發揮網上審批系統作用
在建立健全授權審批制度和審批體系的基礎上,可以結合業務性質、權限級次和管理風險,就每一類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批順序、審批范圍、關鍵控制點等,在經濟業務網上審批系統中統一設置、予以固化,便于審核人員參照審批、重點關注。同時,充分利用系統,評估每個節點上的審批停留時間,據以判斷是否存在明顯的“只點不審”情況,以加強實質性審批,提高審批質量。
(五)從企業文化建設考慮,加強責任型文化建設
審批效果不盡理想,除了審批流程不夠科學合理外,另外兩個重要原因分別是部分審批人員責任心不強;目前對審批效果沒有采取相應的考核和有效的監督。要保證審批流程再造的最大效果,就需要在企業中加強責任型文化建設,培養和增強各級審批人員的責任意識,使高度責任感成為審批人員內在的自我要求,促使其出具負責任的審批意見。同時,要加大對實質性審批效果的跟蹤監督、考核力度,將考核結果與年底的績效考核相掛鉤,以促進審批質量與效率的雙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波,魏虹,王素蓮,王金,周偉毅.國有企業基于會計事項的權限管理與風險控制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2(3):70-73.
[2]李心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的八大難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10(10) ,55-57.
作者簡介:
薛海燕,江蘇省煙草公司鎮江市公司,江蘇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