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雙一流”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高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亦有許多問題逐漸顯現出來,例如資金使用效率低、效益差、支出管理不到位等。高校財務收支指標是其資源配置及資金使用最直接的體現。基于"3E"理論,從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層面研究高校財務收支對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影響等綜合排名的影響,針對現存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財務收支;相關性;“3E”理論
一、引言
隨著“雙一流”建設的逐步深入,我國高校發展模式中問題逐漸凸顯。為了明晰和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分析了高校財務收支情況與其綜合排名之間的相關性,得出高校財務收支對其排名的影響,并對相關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論上能夠幫助建立健全現有高校財務管理理論框架,確立與高校資金使用有效性更為相關的財務收支指標,在原有的高校排名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從財務角度為高校評價提供新思路;在實踐上,能夠優化高等學校財政資源的配置、加強資金支出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針對高校財務績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論述其重要性以及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和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論分析、數據包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關聯度分析、投入產出法等。
1980年代,卡倫(Cullen)提出了“3E”原則,即經濟性、效率性及有效性。部分學者用“3E”原則對高校財務績效進行了科學評價。(毛龍生,2013)按照卡倫劃分的"3E"指標設計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從效果、效率和效益方向進行指標的選取。(王雷,2013)采用層次分析法,根據“3E"的構建指標體系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該財務績效指標體系能夠客觀地反映高校績效真實狀況。
國內對高校的財務運營情況分析的研究尚在探索階段,且以理論研究居多、實證研究較少;在數據選取上,以往的研究大部分基于教育統計年鑒進行多樣本因素分析,或基于個別高校的財務數據進行單一的案例研究。這樣的數據存在以下問題:教育統計年鑒的數據多以地區進行數據統計,相關指標無法具體至高校本身;而基于個別高校的案例分析無法得出共性的結論和解決方案。本文花費大量時間手工整理了相關數據,形成了一定樣本量的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運用“3E”理論,對高校財務收支公開數據與排名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從新的視角發現我國高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優化高等學校資源配置、加強資金支出管理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及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的大學排名來源于艾瑞探研究院中國校友會網所發布的“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順次選取可從公開渠道中獲得的50所高等學校的相關數據,采集的數據為截至2016年12月的最新數據。根據“3E”理論,選取相關變量并分類,采用的研究方法為兩步法矩估計(GMM)。
(二)變量選擇與定義
根據“3E”理論,將高校運營目標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優化高等學校財政資源配置,該目標體現對經濟性的要求。二是加強資金支出管理,該目標體現對效率性的要求。三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該目標體現對有效性的要求。
(三)變量分類
1.經濟性變量
在資金投入階段應當重點對投入的經濟性進行評價,即評價預算資金是否被投入到綜合實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校。具體包含指標:絕對指標:本年收入決算、事業收入決算、財政撥款收入決算和自籌資金。相對指標:預算收人完成率、事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財政撥款占總收入的比重、教學活動收入年增長率、學校自籌資金占總收入比重。
2.效率性變量
在預算資金的使用階段應當重點對資金管理的效率性進行評價,評價高校使用資金的合理化程度,是否將預算資金配置到有利于事業發展的方面。具體包含指標:絕對指標:本年總支出決算、教育支出決算、教育基本支出決算、教育項目支出決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財政項目基本支出決算、本年結轉結余和上年結轉結余。相對指標:財政撥款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財政撥款基本支出完成率、支出增長率、教育支出增長率、收入支出率和結轉結余變動率。
3.有效性變量
在預算資金產出階段,應重點對資金使用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即評價高校使用預算資金所形成的產出和效果。具體包含指標:預算支出完成率、預算教育基本支出完成率、預算教育項目支出完成率、財政撥款基本支出完成率和財政撥款項目支出完成率排名總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影響。
四、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兩步法矩估計(GMM)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對總排名的影響
1.關于經濟性變量
本年收入、事業收入和財政撥款收入均與總排名顯著相關,特別是財政撥款收入對總排名的影響遠大于本年收人和事業收入,體現出財政撥款對高校的排名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可見我國財政資金更多投入于綜合實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校。
事業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和學校自籌資金占總收入比重與總排名呈顯著正相關,各項收入占比越大綜合排名越靠前。其中,財政撥款占總收入的比重對總排名的影響尤為顯著,可見,雖然財政撥款投入體現了對綜合排名高的高校的支持,但也反映出我國高等學校對財政撥款依賴過度、自營能力較弱的問題。
學校自籌資金絕對值與其總排名并無明顯相關關系,但如果剔除了規模的影響,學校自籌資金占總收入的比重對學校總排名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學校自籌資金的使用效率與其效果匹配度較高,該指標越高說明高校自籌能力越高,可持續性越好。
2.關于效率性變量
本年總支出與總排名呈顯著負相關,說明高校在資金使用階段支出效率并不高,導致支出量大但是效率差,得到的效果并不好。但其中教育基本支出與總排名顯著正相關,說明教育基本支出效率較高,支出水平與有效性得到了較好的匹配,并且該支出影響力較大。財政基本支出與總排名顯著負相關,可見現階段財政投入的使用效率低下,財政資金的支出與其產生的效果并不配比。此外,財政撥款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亦與總排名顯著負相關,說明資金使用效率與其效果不匹配并不受規模影響。
收入支出率衡量學校是否收支平衡,直接反映學校財務風險性的大小。收入支出比率與總排名呈顯著正相關,說明財務風險與高校綜合排名呈負相關。該指標亦進一步印證了收入類指標和支出類指標對于總排名的影響,說明了高校資金使用效率低,資源投入與資源使用沒有很好匹配。
結轉結余變動率體現了高校結轉結余的增長情況,該指標與總排名呈顯著正相關,但是影響力較小。同樣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高校支出效率與效果不匹配的問題。
3.關于有效性變量
預算支出完成率、預算教育基本支出完成率、預算教育項目支出完成率對總排名并沒有顯著影響。財政撥款基本支出完成率與總排名呈負相關,財政撥款項目支出完成率與總排名呈顯著正相關,但是影響力均不大。可見預算完成率的大小對總排名并無顯著影響,說明在我國高校現有情況下預算水平與總排名并沒有體現出應有的關聯。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綜合排名呈現出了地域性的差異,“是否中部”對總排名有顯著正相關的影響,但是顯著性水平并不是很高。
(二)對細分排名的影響
1.人才培養
通過相關數據可以看出收入、支出的絕對指標對人才培養的排名并無顯著影響.說明在經濟性角度資金分配對人才培養的考慮相對較弱。但是收入的相對指標:事業收人占總收入的比重、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和學校自籌資金占總收入的比重對人才培養呈顯著正相關的影響,可見剔除規模因素的影響后,各項收入占比越大其人才培養排名越靠前。特別是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對人才培養的影響力大。
2.科學研究
各指標對科學研究的排名與其對總排名的影響是一致的。行業特色研究型高校的各類相對指標與科學研究排名呈顯著負相關,說明行業特色研究型高校排除規模影響后科學研究能力明顯弱于綜合類高校。
3.社會影響
事業收入絕對值與社會影響排名并無顯著相關關系,但相對指標與社會影響呈顯著正相關,說明教育與科研的投入占比相對較大的高校社會影響力較大。財政撥款收人對社會影響排名的影響很大,說明財政資金更多投入了社會影響較大的高校。
教學活動收入年增長率與社會影響排名呈顯著負相關,雖然影響力不大,但反映出一味擴大規模反而會影響高校運營的有效性,對于提升其社會影響力并無好處。
財政資金完成率對社會影響沒有顯著影響。可見預算支出完成率與社會影響并無顯著相關性,預算有效性還未得到體現。
呈行業特色研究型高校的各類絕對指標與社會影響排名呈顯著正相關,說明行業特色研究型高校社會影響能力明顯弱于綜合類高校。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結論
本文選取排名靠前的50所高校的2016年財務收支數據,在"3E"理論的指導下,采用兩步法矩估計的方法,對財務收支與高校排名進行了相關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經濟性角度分析,我國高校基本實現預算資金投入與綜合實力相匹配,特別是與社會影響的關系尤為顯著。但是我國高校對財政撥款依賴過度、自營能力較弱,普遍以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為主,尚未建立多渠道籌措社會教育經費的高等學校投入體制。從效率性角度分析,現階段我國高校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特別是財政撥款使用效率低,存在“重投入、輕效益”的問題,這種現象導致了教育資源嚴重浪費、配置不合理。從有效性角度分析,我國高校現有情況下預算水平與總排名和明細排名并沒有體現出應有的關聯。
(二)政策啟示
根據高校財務收支與排名相關影響的實證分析,并結合當今我國高校發展狀況,提出以下建議。
1.我國對高等教育重視程度逐步提高,政府對教育事業的撥款也持續增加,但是政府不僅需要關注完成撥款絕對數,更需要追蹤教育經費的使用質量。有效的高等教育評價體系和完善的指標分析能夠為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率做出一定貢獻。
2.完善高校經費投入結構。我國高校財政撥款占收人比率均值超過50%,建議高校在合理使用財政撥款的基礎上,應當進一步提升自籌經費能力,積極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借鑒國外高校的資金籌措經驗,盡快建立多渠道籌措社會教育經費的高等學校投入體制,進而促進高校可持續發展。
3.我國高校運營預期效果與實際效果的關系有待協調。應當調整預算編制時間,保障批復落實后能夠順利執行當年預算。預算編制科學性有待提高,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各種預算編制方法結合。預算評價機制要完善,國外高校在預算管理時將預算評價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結合我國高校具體情況,應當對我國高校預算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設計科學系統的評價指標,為預算評價提供理論依據和制度保障。增強預算透明度,我國高校應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為監督預算管理,增強預算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將預算安排和預算執行情況定期予以公示。
參考文獻:
[1]靳燕.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探討[J].財會通訊,2011(17):74-75.
[2]李瑞.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4(35):46-48.
[3]李夢蘇,賀強.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3(6):108-111.
[4]Agasisti T.Performances and Spending Efficiency inHigher Education:A European Comparison[J].Social ScienceElectronic Publishing,2008,19(2):199-22A.
[5]王保宇.國外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經驗及其借鑒[J].天中學刊,2016.
[6]鄭美群,楊盛莉.數據包絡分析法在高校學院績效評價中的運用[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32-36.
[7]陳勝權,房子磊.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模型構建[J].財會通訊,2012(16):25-27.
[8]茍興旺,薛惠鋒,寇曉東.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校竟爭力評價[J].統計與決策,2008(12)56-58.
[9]王穎,史勝安.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高校績效評價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12(32):22-25.
[10]毛龍生.“三E”框架下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5):48-50.
[11]王雷.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3(8):122.
作者簡介:
陳璐,國際關系學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