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圣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聽、說、讀、寫等其它教學任務的前提,識字教學的效率將直接影響到后續的教學過程,更成為小學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來談一談提高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低段;識字教學;途徑
在傳統的識字教學中,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因方法不當,甚至依然采用死記硬背,所以收效甚微。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應針對識字教學現狀,結合具體學情,努力尋求提高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期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同時也掌握得更扎實。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要我識字”轉變為“我要識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將遠勝過教師的耳提面命。小學低段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還未進入依靠自律就能夠自覺學習的年齡段,依然是什么感興趣就做什么。因此,與其采取各種高壓政策強迫學生識字,不如追根溯源,想辦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到識字學習之中,讓他們覺得識字是輕松的,有意思的,這也將為我們的識字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我們可以利用哪些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呢?
1、識字比賽。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勝心,都渴望在老師和同學的面前更好地展現自己。我們不妨結合這一點,投其所好,開展一系列的識字比賽,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競爭的風氣,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比如,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實力相當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識字比賽,并積分,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給予獎勵。這樣一來,無論是為集體而戰,還是獎勵的誘惑,都會形成一種正強化。
2、游戲識字。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低段不應扼殺這種天性,將游戲與識字教學相結合,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夠在輕松愉快中完成教學任務,可謂是一舉兩得,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在識字教學中,可穿插設計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特點的,學生感興趣的小游戲,比如在每節課前,對于之前所認識的字進行復習鞏固,做“快問快答”的小游戲。將學習過的生字用字卡或課件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認得的學生無需舉手就可直接從座位上站起來進行搶答,看誰答得既快又準。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游戲,每一次學生都樂在其中。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課后復習的習慣,語文課前,也會看到學生在座位上安安靜靜地復習生字,或者是同學間互相提問,準備在游戲中大展拳腳。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快樂中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3、謎語識字。猜謎語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動大腦,啟發思考,并更加注重觀察字形,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因為當猜對后會享受到滿足的成就感。比如,“人在樹下乘涼打一字?(休)”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經驗,發現了其中規律后,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大膽嘗試讓學生根據已學生字自行設計謎語,更能夠為學生提供大放光彩的平臺,加深印象。
二、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任何學科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識字更是如此。方塊字作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教授學生識字,不該成為僅僅局限在語文課堂上的任務,更是作為華夏兒女精神上的傳承。對于學生而言,認識更多的字,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掌握一項基本技能,并運用到生活之中,這才是我們的初衷。那么,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都有哪些?
1、借助拼音和偏旁識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識字方法將為學生開啟漢字知識的大門,這對于學生來說,才是受益無窮的財富。比如,借助拼音識字,雖稍顯笨拙,卻是最質樸的一種方法,學生只要掌握拼音,就能夠掌握生字;又如,借助偏旁識字,并進行遷移,舉一反三:字形中帶有“三點水”一定與水有關,像海、河、洋等。字形中帶有“月”一定與人體中的某一部位或器官有關,像肝、腿、腳等。
2、學會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漢字的影子,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比如,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學習用品,讓學生從這些用具中挑出一件帶有漢字的,做到通讀并釋義,給學生機會在同學面前為大家介紹這件學習用品,將生字講解清楚。這樣一來,一方面提高學生認識,讓他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和積累的習慣,學習語文依靠的就是日積月累,如果學生今后面對生字都能做到這樣,識字量就會達到一個大的飛躍。
3、養成習慣。學英語時,常有人在家中的各個角落都貼上相關單詞,時刻提醒自己,其實學習語言的入門階段,笨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有的字第一次不認識,第二次不認識,第三次也許就會認識。在反復中掃清障礙,識字庫將逐漸強大。在生活中,產品使用說明書、廣告標語、食品包裝上都會有字,遇到生字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弄清讀音和字義,并及時進行積累,將這個習慣堅持下去,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也許初期會有一定的難度,但要學會克服困難,相信前方定是柳暗花明。
4、與閱讀相整合。在閱讀中,學生將與大量的生字見面,如果每一次閱讀都能夠將這些生字的掌握落到實處,也是一次很不錯的嘗試。小到學齡前的聽故事、講故事,大到語文課上的文本閱讀,都是識字的方式,在整體感知內容的同時,對一個個生字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完全掌握,堅持閱讀也是增加識字量的方法。首先,爭取家長配合,嘗試親子閱讀。每天抽出半小時時間與孩子共同讀書或為孩子講故事;其次,課文中的生字要落實,讀準,寫對,釋義,再遇見時依然能夠認識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會了;最后,鼓勵課外閱讀,為學生推薦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讀物,讓閱讀成為生命的需要,書中有學生想要的一切:識字量、寫作水平、理解能力......
除此以外,利用許慎的《說文解字》來為學生介紹部分字的字形演變,讓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不僅能夠站在字形發展史上去觀照,而且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
當然,小學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記憶力強,學得快忘得也快,當學生出現遺忘時,需要及時地進行復習鞏固,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對于復習生字,也可以靈活處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免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比如,階段舉行的“漢字聽寫大賽”,比賽前規定復習范圍,制定明晰的比賽規則并嚴格執行,可以參照央視的這檔欄目,讓學生體驗一次“小明星”的感覺,并邀請校領導、家長作為觀眾,設立豐厚的獎勵。這樣一來,學生會紛紛做足充分的準備,主動地投入到復習中去,不再把識字當做是一項任務去完成。
結束語
教學工作中出現問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直面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識字教學中出現低效也是在所難免的,這一點,我在30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是深有體會的,只要我們勇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善于創新識字教學的方式方法,與時俱進,立足學情,一定能夠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當然,除了本文提到的幾種方法以外,一定還有更多更有效的途徑等待著我們去挖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仍將上下而求索,力圖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用優美母語去塑造人性,努力帶領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語文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也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及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對于學生而言,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杜寧波.探索小學隨文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5).
[2]周華.加強課外閱讀,以讀促寫[J].百科知識,2019(6).
[3]蒲友志. 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南北橋,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