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杰
摘 要:我國一直以來重視基礎教育,出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支持基礎教育發展。集團化辦學是基礎教育的新模式,展現了學校教育的新動態,能夠將復雜的學校教育組織簡明化,促進基礎教育更快、更高效、更優勢化發展。就目前來看,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起步較晚,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亟待解決。本文將圍繞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模式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基礎教育;集團化教學;模式應用與分析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是在新時期影響下走向的必然趨勢,其以行政指令為主,兼顧學校資源,利用名校作為龍頭,將其他幾所學校連為一體,實現教學理念、教育模式、校資校產方面共同管理,促進教育教學資源、教學設備的共享。基礎教育集團化有助于其進一步升級發展,加快"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現速度。下面,筆者將針對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發表一些淺略的見解。
一、推動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應用的優勢
(一)促進教育教學機制的創新改革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第一出發點,是促進教育教學機制的創新改革。當前基礎教育的教學機制陳舊、落后、僵化,未能緊跟社會動態與教學需求進行更新升級,公立學校中存在的教學質量低下、教學設備得不到良好利用、教學理念陳舊等頑疾得不到良好的處理與解決,長此以往使學校組織失去辦學特色與教學機制創造性。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推行,賦予各大校組織更大的辦學自由,辦學格局自主權增大,學校可根據其不同需求與條件進行特色化教學辦學,上下一體提升了學校創新教學機制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推動教育教學機制的創新改革。
(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以名校作為龍頭,利用名校的教學優勢吸引并帶領其他學校共同進步,優勢教育資源擴張速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的學校,通過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其教學質量,平衡學校間的發展差異。名校作為具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個體,能夠起強有力指導作用,利用優秀經驗,幫助薄弱學校開發特色教學、精確定位多樣性、探索教學個性化發展。
(三)有利于一體化教學管理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將一所名校與若干薄弱學校組成學校共同體,即名校集團,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模式管理、教育評價等方面實現統一管理,形成一個有利于政府進行統籌管理的辦學格局,各校間處于一種平衡的關系,可針對教育教學過程進行共同探討,發掘導致其中不足的原因并加以解決處理,有效實現名校與薄弱學校間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創造出新的發展機會,進一步推動基礎教育質量提升。
二、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優勢教育資源被稀釋
基礎教育集團辦學模式能夠推動優勢教育資源共享,促進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但也帶來了優勢教育資源被稀釋的問題。優勢教育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僅不能夠幫助基礎教育集團辦學模式進一步推行落實,更容易導致名校與薄弱學校間的關系失衡,優勢教育資源被稀釋,得不到應有的的教育教學效果,加劇教育發展不平衡狀況,不能夠有效實現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保障教育公平的目的。
(二)各校間的辦學特色被磨滅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利用統一管理與資源共享以求教育資源公平,以教學成績突出、教育資源豐富的學校與薄弱學校相結合,制定共同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與教學理念,在便于統籌管理的同時,薄弱學校對新教學管理模式的不適應,出現教育文化獨特性與同質化之間的矛盾沖突,不僅不利于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真正發揮其優勢作用,更容易導致各校間的辦學特色被磨滅,挫傷了各校創新教學機制的積極性。
(三)容易出現教育資源壟斷問題
教育資源公平化是我國教育長期目標,亦是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基本目的之一。但是,在統籌管理的辦學格局影響下,各校為了自身能夠得到更有力的發展,出現教育資源不良競爭現象,名校借自身的辦學長處,更具有搶奪優勢教育資源的先天條件,長此以往,容易出現教育資源壟斷問題,不利于薄弱學校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大各校間的教學質量差距。
三、如何加強促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落實應用
(一)適當權利下放
目前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仍由政府進行統籌管理,過于集中的管理造成決策不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挫傷了學校創新教學機制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模式僵化問題出現。為改善這一現象,政府應適當進行權利下放,給予學校組織間更自由的辦學自主權。
例如,政府與名校集團間可建立其平等溝通的關系,定期針對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在應用中存在的不足與優勢進行探討,深化其中的優勢作用,改進其中的不足之處,根據各校間的不同辦學特點進行模式優化升級,以便于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適當給予學校辦學自主權,不能夠強制性要求各校間全面統一,各校可在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前提下發展自身辦學特色,保證學校辦學組織的個體性與多樣性,更有利于名校與薄弱學校的合作交流、共同促進,改善政府統籌管理模式僵化的問題,提高學校特色辦學的積極性,在統籌管理的基礎上各有特色,更有利于基礎教育的完善提升。
(二)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完善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起步較晚,成熟度低,在沖突磨煉中施行,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不能夠保證各大學校的支持與服從,阻礙基礎教育集團化教學模式的落實應用與優化升級。根據這一情況,相關部門必須加快建立與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步伐。
以監督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為例進行說明,監督管理制度的應用有利于基礎教育集團化教學模式真正落實應用,因此,相關部門要針對性制定監督管理機制,對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管理下各校間的合作關系進行考察,避免某些學校組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表面遵守相關政策模式要求,私下仍按照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工作,阻礙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真正落實應用,薄弱學校不能夠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其追求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的基本目標得不到有效實現。
(三)調和學校組織間的關系
名校集團中的各個參與學校組織均有原有的辦學模式,在原有形式的影響下,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為加快其模式落實應用進度,相關部門必須致力于調和學校組織間的關系,避免不良競爭情況的出現。
例如,名校集團中的各個學校組織應選派具有專業知識的領導,定期開展關于"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應用"的會議,針對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探討尋求解決方案,學校組織團隊可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制定出適宜本校發展的新路線、新方案,經過名校集團的共同商定、同意后方可落實適應,既可以切實推動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落實,又可以改善學校組織間的關系,保證其良性競爭交流與資源共享,營造友好健康的教育教學氛圍。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是順應國家教育政策與學校發展趨勢而衍生的新模式,通過該模式的運用,構建其各校間緊密聯系的橋梁,實現教育資源與教學理念的共享管理。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以名校作為領頭羊,組織其他各校學習名校的優勢教學長處,彌補本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保證各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步完善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落實,保障我國基礎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范勇, 田漢族.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熱的冷思考——基于成本與風險視角[J]. 教育科學研究, 2017(6):32-36.
[2]佚名. 教育公平視域下的英國中小學“聯合學校”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8.
[3]陳國民, 王斌. 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的內涵詮釋、樣態架構與實踐路徑[J]. 基礎教育研究, 2018(5):12-15.
[4]馮孝英. 集團化辦學——教育健康發展的有益探索[J]. 河北教育(綜合版),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