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蘭
【關鍵詞】 ?高考 一輪復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3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2-156-01
高考考查的是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整體把握和駕馭,扎實的基礎是贏得高考的必備條件。一輪復習的首要目標就是夯實基礎,即對高中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使之系統化和網絡化,并能將獲得的基礎知識轉為應用解題能力。怎樣在高考一輪復習中提高復習效率,一直是高三一線老師苦苦探索的方向。長期以來,高考一輪復習很容易陷入一種模式:學生課前預習→老師課堂知識梳理→例題分析→練習簡評→作業布置,復習的各個環節基本是老師講,學生聽,結果往往是老師講的辛苦,學生邊聽邊忘,做起題目還是無從下手,復習效率低下,達不到預期效果。基于此,本人在長期的高三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同的復習方法,收到一定成效,以下是我的幾種做法,供參考。
一、加強課堂師生的互動,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
(一)知識梳理環節,課堂上老師不再是面面俱到講授,逐一掃描,而是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布置課前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完成教輔中知識梳理部分,課上組織學生討論完成老師事先就本節知識點而設置的若干問題,逐一回答。如果是元素化合物部分,還可以展開方程式書寫的比賽,以單位時間內正確完成方程式數多為勝。這就需要老師事先要有充足的備課,設置的問題盡可能是知識點在題目中的應用,在反復應用中,知識點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記憶。
比如氯及其化合物的復習可以設置如下問題:
1. 氯水為什么呈黃綠色?
2. 鐵在氯氣中燃燒,為什么得到氯化鐵?
3. 新制氯水為什么有漂白性而久置氯水卻沒有?新制氯水怎么保存?為什么?
4. 氯氣有漂白性嗎?用什么實驗驗證?
5. 測氯水的PH值,能用PH試紙嗎?
6. 氯氣作為尾氣時,為什么能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7. 漂白粉制取為什么要用石灰乳,而不是石灰水?怎么檢驗漂白粉已變質?
8. 實驗室制氯氣時,用二氧化錳作氧化劑,能用其他氧化劑代替嗎?什么不同?如何得到純凈干燥的氯氣?為什么加熱時溫度不宜太高?
學生進行課堂交流討論,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變成學生交流的引導者,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輕松完成知識點的復習。
二、做好習題的有效訓練
一輪復習中,教輔書中設置的習題,大多數是綜合運用知識的習題,與學生在一輪復習期間具有的知識儲備量相差甚遠。老師如果沒有預先進行篩選和改造,而是全盤按教輔資料大量布置,學生做起題目磕磕碰碰,時間浪費很多,而且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所以習題的選擇應適量,不要選擇教輔書上的全部,而是根據學情,做到有效取舍,將大型綜合題分解完成。難度太大,綜合性太強的題目先略過,例如:計算題中的幾個守恒法的綜合應用、熱重問題都可以放過,二輪復習中再做專題復習。備課組要分工協作,自己組卷,可以將每個知識點對應的近幾年的各省高考題或各地模擬題分類匯編,分得越細,學生掌握越好。例如:有機物的必考部分,可以細分為根據官能團判斷有機物性質、有機物分子中原子的共線共面判斷、種類氫的確定、同分異構體數目的判斷等。再如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從水解、從電離、從三大守恒原則等方面多重訓練,讓學生在努力下有所得,所謂“跳一跳,夠得著”,大大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三、適時進行“微專題”的復習教學
微專題復習是對大專題復習的一種補充,是將學生在大量訓練中出現的易錯點和盲點剝離出來。例如:離子方程式的正確書寫、離子推斷、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考查、新情景下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新型電池工作原理的綜合應用等都是高考的熱點,也是學生學習的易錯點,都可以設置成一個個小專題,加強鞏固,重新強化。微專題切口小,針對性和靈活性強、目標明確、學生思維專注度高,往往能夠起到用時少而收效高的效果。有利于單項能力的提高。
“微專題”重在某個題型解題方法的總結和歸納,例如離子推斷題,可以歸納出解題的四項基本原則:
1. 肯定性原則,根據實驗現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和肯定不存在的離子。
2. 互斥性原則,肯定某些離子的同時,結合離子共存規律,否定一些離子存在。(要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酸性、堿性、與鋁反應產生氫氣的溶液、水電離等情況)
3. 電中性原則,溶液呈溶液呈電中性,既有陽離子,又有陰離子,且溶液中正負電荷總數相等。
4. 進出性原則,通常是在實驗過程中使用,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反應生成的離子或引入的離子對后續實驗的干擾。
解題方法推出后設置3至5題典型題目加于訓練。
“微專題”的復習一定注意把控內容的廣度和難度,做到針對性復習,不過多的拓展,否則會變成泛泛而談。
四、培養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很多學生總是習慣于傾聽,不愛動手,聽久了,容易走神,課堂聽課效率低。在課堂上本人反復強調學生要做到三動:動腦、動嘴、動手。除了勤于動腦思考,努力跟上老師的節奏,動嘴與老師進行有效互動,隨手將解題技巧、記憶性知識記錄下來,并在課后做一些簡單整理,既重溫了課堂上的復習內容,又可以成為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有效辦法。
五、堅持一周一測
一輪的復習一般按章節進行,但因為耗時較長,學生常常復習后面,忘了前面。一周一次的綜合測試,測試內容包括所復習過的所有知識,以高考的難度標準設置,這樣知識能形成滾動復習,既鞏固了知識點,也訓練了綜合分析和解題能力,相比課后自己訓練,測試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既是一種速度的訓練,也能清晰地找出自己的薄弱點,且通過老師批改講評后,能夠達到印象深刻。
高三一輪復習是整個高考備考的開端,是重要階段。扎實的基礎是二輪三輪綜合訓練的必備條件,一輪復習既要系統整合基礎知識,也要對接高考難度。方法和策略很多,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適應的方法也不同,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