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學習階段,政治也占有很高的學習地位,因為政治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初中生的心理等方面都很不成熟,不能正確區分是非曲直,這也突出了政治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以初中政治課堂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生活導向思想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希望能夠對生活中的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同時也能使學生在政治教學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道德教育?生活化思維?教學模式
學生受地域的限制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在不同區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就顯得更加困難。為培養新時代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律基礎嚴格把關,培養其整體道德修養和提高其法律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一個會尊重他人又懂得謙讓并具有健全人格的好學生。因此,對教師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或者可以說成是一種新的挑戰。為此,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當前的《思想品德》教學現狀與學科的教學。
一、緊抓身心發展,開展德育教育
初中學生,各方面可塑性較強,尤其是性格和行為方式。因此,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發展和塑造的關鍵期,組織教育教學,對學生加強有利的教育熏陶,讓其道德意識不斷增強,道德情感外化于形內化于心,讓其道德意志更加堅韌,道德行為持久穩定。
(一)注重重點章節的教學,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
道德知識的學習是道德認知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培養中學生道德情感、意志、行為的框架與條件。學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行為判斷和選擇,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自覺杜絕不良行為和不好的想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普及學生的相關規范教育。但是,必須避免枯燥的道德說教,而是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來啟發學的學習與思考。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其道德認知能力。
(二)引發學生共鳴,使其產生情感的認同
教師要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教學環節或者活動,使學生在交流與思考中,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產生內在的情感沖突,自覺排斥丑陋的行為,接近和贊賞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師可以舉一些正面的歷史典故,如《曾子殺彘》、《立木為信》、《一諾千金》以及反面的歷史典故,如《狼來了》和《烽火戲諸侯》等來作為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對比學習,從而讓學生在內心產生巨大的情感認同,在心靈的震撼中自覺認同誠信的價值意義。
(三)積極組織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恒常的道德行為
中學階段,教師要結合自己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對學生進行道德意志的鍛煉和培養。在具備一定的道德情感之后,初中學生需要在實踐中磨煉其恒久的意志。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只有具備堅定的意志之后才能產生穩定的道德行為。例如,每個學期組織學生開展3到5次的“勞動大比拼”活動。在勞動鍛煉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日常生活中嚴格規范學生的自我生活管理與行為約束能力,提高其自律意識,發展自我規范能力;開展道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評選“學校道德標兵”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反思其道德意志與行為表現,自覺提高道德水平。
二、開展法治教育,讓學生學法、知法和守法
初中學生需要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樹立基本的法律意識,學會運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運用法律規范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保護和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因此,法治教育必不可少。
(一)利用教材傳播法律知識
對于農村中學生而言,法律知識是一門新的學科。農村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農村中學教師要想把《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法治課上好,就必須要下一番功夫不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切實普及基礎性法律常識,列舉學生身邊常見的事例,使學生意識到法律學習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系。例如,在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現典型違法案例,讓學生先結合自身的法律基礎和原有觀念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對案例中的人物行為與結果進行評價。之后再呈現具體的法律依據,讓學生對自己的法律意識與認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二)營造守法用法的校園風氣
《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定期為學生開展相關講座進行宣傳,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遵法意識。例如,學校可以組織《法律知識講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法治宣傳畫、手工制作?法治主題手抄報和板報、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開展法律宣傳月活動等,?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法律知識面,又能培養其遵法守法的自覺意識。
三、做到家、校及社會三者有機地結合
農村《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就是滲透在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對學生開展該方面的教育,必須要注重調動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力量,合力對學生展開積極的影響。
(一)及時建立家校聯系,了解學生在家里面的具體表現,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種種表現,合力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聯系,不僅觀察學生的在校行為表現,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協調,了解學生的在家思想與行為。教師和家長形成統一的口徑或者具體可行的方案,對學生進行穩定的思想教育。
(二)發揮社會力量的優勢,為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
帶領學生到一些法律機構和部門去參觀學習,讓學生到一些資深法律專家宣講會上聽取他們的法律宣講。學校可以聘請一些法治工作者,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法律咨詢、建議,指導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進程,完善學校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直接關系到農村中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對其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加大智力的投人,積極努力地備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思想品德》學科的重要性,化被動為主動,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
參考文獻
[1]李新麗.回歸生活,探尋高效之路——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途徑分析[J].中華少年,2017?(34):14-14.
[2]劉吉利.借助生活化之道,走向高效化之城——當議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6)?.
[3]巨松.引生活之泉,澆灌學生思維之花——淺談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散文百家旬刊,2016?(3)?:168-168.
作者簡介:王文香,1974年12月14日,女,吉林懷德人,所在單位:額爾古納市第二中學,職稱:中教一級,研究方向: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