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
摘 要:課堂導入方法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至關重要,通過多媒體、課本插圖、生活事例、相關實驗等方法來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情景導入;生物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教學效果的提高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多種情景導入新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景導入
生物學的特點是與生活聯系緊密,生活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材料很多,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特定的情景,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習效果必然很好。如,在講解第九章第一節《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時,我在網絡上搜索一組營養過剩造成的肥胖人群的照片和非洲因饑餓造成的營養不良兒童的照片,通過多媒體課件對比展示,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后,緊跟著提問:人體究竟需要哪些主要營養物質?再聯系同學們每天吃的食物,引入新課。
2.利用課本插圖創設情景導入
在生物學課本中,有許許多多的圖片,它們直觀形象地反映出了生命活動的特點,使抽象的問題感性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使課堂的教學更有效,如果利用這些課本插圖導入新課,學生會有親切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例如,在講《人體廢物的排出》這部分時,我選擇了課本本節標題下面的腎透析的插圖導入新課。一上課,我對著這幅圖詢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幅圖說明了什么?是人體的哪個器官出了問題,如果人長時間不喝水,會怎么樣?從而由此引出人體廢物排出的問題。
3.利用生活中的異常事件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物學科的教學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學生如果能夠主動聯系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自己進行思考,探索生活事例發生的原因,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探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遺傳病與優生優育》時,老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現象,如兔唇,色盲,多指,先天性愚型,又如以達爾文的幾個子女的患病情況,以及為什么國家法律規定不能近親結婚等,引入《遺傳病與優生優育》一節,讓學生帶著興趣進入課堂,提高課堂效果。
4.利用自然現象創設情景導入
學生對自然界的現象充滿好奇,如果能夠從生產生活實踐中的自然現象出發導入新課,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充滿成就感,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生物的無性生殖》時,以生活中的嫁接知識為出發點設問“如何才能使一棵蘋果樹上既結出國光蘋果,又結出富士蘋果兩種果實?”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有部分同學回答“嫁接”,老師可以接著問:“這是為什么呢?又是怎么做到的?”學生對此回答不上來,“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焙茏匀痪鸵肓诵抡n。
5.利用當前社會事件創設情景導入
當前發生的社會事件一般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各種媒體都會報道,學生會普遍關注,用這些事件作為出發點引入新課,學生容易參與到教學中來,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生物變異》時,我聯系生活中有人割雙眼皮,生的后代會不會遺傳母親的雙眼皮?學生積極參與回答,一般都說不會。我又聯系日本福島的核泄漏事件,以及由于核輻射引起的人們的高度關注,許多國家禁止從日本進口部分食品等,從而設問,人們都在擔心什么?受核輻射污染的食品對人體會帶來什么影響?學生的注意力瞬間被引入課堂。
6.利用生活中困惑的問題創設情景導入
在沒有接觸生物學知識之前,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并不理解,對一些生物現象有著錯誤的認識,或者存在一定的困惑。通過與學生的困惑相不同的提法引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獲得正確的知識,從而產生認真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性。例如在講解《人的性別決定》時,我給學生講解,過去封建社會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人們認為生男生女決定于女人,如果不能生一個男孩,女人就不能得到足夠的尊重。而今天通過我們的學習,會知道實際上生男生女決定于男人,為什么呢?”從而引入新課。
7.利用實驗創設情景導入
生物課程標準里強調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因此,生物課本中安排了許多的實驗,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將一些簡單易做的、學生動動手就可以完成的實驗作為創設的情景來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會使課堂氣氛活躍,達到很好的引課效果。例如在講《人體的神經調節》時,老師可以先講解“膝跳反射實驗”的做法,然后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幫助,來完成這個實驗,親身感受反射現象的發生。教師由反射引導出神經調節,引入新課。
8.聯系生活實際導入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每天都發生在學生身邊,學生可能只知道個大概,不能更深入地理解,用這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由現象到本質的探究精神,提高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例如:在講《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一節時,我從生活實例中引入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在移栽花木植樹時,要澆水。為什么要澆水,水進入植物體內有什么作用?我們也會發現賣菜的人經常往葉類菜上噴灑清水,為什么,這么做有什么意義?”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導入,學生感到親切、熟悉,容易激發探究知識欲望”
總之,好的導入方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不可少,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不同層次的學生,課前在“導入”環節多動腦筋以制定不同的策略,學生在興趣和求知欲的驅動下進入課堂,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培養學生生物素養和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席擁軍.淺談生物科新課導入的方法.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
[2]李永紅“蒸騰作用”一節課堂教學設計.生物教學.2005.(3),27.
[3]侯喜瑰.淺談生物教學中新課的導入[J].保定師專學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