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玲珍
文學鑒賞是一種特殊的審美認識活動,它包含了對作品的從感性到理性的把握,也包含了對作品所反映的藝術形式美的從感知到情感的反映。簡單地說,文學鑒賞主要包括了感受、想象、理解三個部分。因此,文學鑒賞力一般說來包括文學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下面我試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問題。
一、培養中學生文學鑒賞中的感受力
敏銳的文學感受力是文學鑒賞能力的最基本的因素。培養學生的文學感受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培養學生的語感?!罢Z感就是通過對語言材料的感知,形成的對語言材料的特有的、近乎直覺的敏銳的感受能力?!?/p>
語文教育中的這種“直覺的感受能力”,從心理學上看,是心理學思維方式中的直覺思維。語感的心理學基礎就是直覺思維。直覺實際上是一種沒有意識到的經驗、是一種再認,一個人只有對非常熟悉的東西才會有直覺。因此,我們不要認為“語感”是捉摸不定的,或者說是某些人天生就有的。我們不否認某些學生的天生素質較一般學生好一點,但語感主要還是在平時的學習積累和訓練中形成的。那么,在平時的學習中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呢?
二、培養中學生文學鑒賞中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文學鑒賞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想象過程是文學鑒賞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要提高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想象力是關鍵的一步。這首先是因為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只是提供一種語詞概念,讓人根據這些語詞概念來進行想象。
首先,通過體味文學作品中的詞語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真正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往往是既能很好的表現事物的特征,又具有獨特的想象審美空間,同學們可以在仔細品味這些語詞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尤其是在鑒賞古代詩歌時,我們特別需要透過語言的淺層,通過想象來領會詩歌的意境和氛圍。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如果按字面上來翻譯,就毫無意味。這時,可要求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在腦中形成一幅空曠、孤寂的畫面,這樣也就了解了詩的“韻外之致”了。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隨時抓出幾個富有形象性的詞語,讓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
然后,開啟學生自己的閱讀視角來培養他們的想象力。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視角,也就有很多不同的認識事物的方式。正像立方體有六個面,然而實際上沒有人能夠同時看到他們,這六個面也不可能同時出現在我們面前,因此,在教學中,對于課文意境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師最好不要作標準性的解釋,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說出他們的理解?!坝幸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生活閱歷與知識積累不同,他們對于一篇課文的閱讀視角也就不同。他們看到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后,在腦中呈現的畫面是不同的,由此產生的聯想是不同的。這時,教師應充分尊重、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的積累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去解讀課文。教師做的只是當學生的想象出現天馬行空的狀態時,把他們引回到正題上來。
三、培養中學生文學鑒賞中的理解力
雖然對作品的理解有許多不確定性,但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作品中的形式和作品的人物形象,還是可以獲得大致一致的理解的。中學語文教育也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理解也是文學鑒賞能力達到一定層次的表現。那么應該如何培養中學生文學鑒賞中的理解力呢?
首先,分析作品中的關鍵語句,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力。學生抓住、理解了關鍵語句,就為理解文學作品邁出了一大步。教師應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迅速抓住關鍵語句的能力。一篇文章中的關鍵語句總是有表征可尋的。從內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題意、主旨的語句,抓住每一個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語句;從表達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間接抒情的語句;從結構上看,要注意領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語句,表示承前、啟后、過渡的語句,有重要指示代詞的語句,位于全文或全段開頭的、結尾處的語句等;從修辭上看,要注意那些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語句,以及語義比較含蓄的語句等。
第二,分析作品的結構形式,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力。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培養分析篇章結構,深入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例如,教學魯迅先生的小說《藥》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從體會形式到理解內容時,可按下面的提問逐層深入:《藥》寫了幾個故事?怎樣把兩條看來互不關聯、獨立存在的線索聯系起來?這樣安排故事情節產生著怎樣的表現力量?怎樣處理兩條故事情節?為什么這樣處理?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這些形式上的問題解決了,對內容的理解、對主題的把握就很深刻了。
教師應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各種文學體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讓學生整體上把握各類文學體裁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特點。例如散文這種體裁,除了抒情、記事、議論外,一個主要功能便是用來記人,像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楊絳的《老王》都是寫人的散文名篇。散文寫的是真人真事,因此,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最大的特點便是真實、親切,而且包含著作者的深情,帶上了作者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靠一兩個精心選擇的細節,甚至用一句話,一個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最有個性的一面。因此,在分析散文中人物形象時,尤其要注意細節的描寫。
總結:以上從文學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三個方面探討了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問題。其實這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有的地方甚至有交叉。培養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