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英
正如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樣,教育要從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抓起。因而養成教育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顯得尤為重要。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知識、經驗比較缺乏,注意的范圍也有限,這一年齡段的小學生在習慣養成中榜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孩子們身邊的父母、老師、同學等平凡的人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榜樣。那怎樣才能利用好身邊的榜樣呢?我是這么做的:
一、父母是他們的榜樣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作為孩子效仿的榜樣,家長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體化的。具體些說,家長應該成為孩子高尚精神的榜樣,崇高人格的榜樣,多種能力的榜樣,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樣。一年級的孩子在開學第一周就暴露出較多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遲到的、排隊時插隊的、講話不文明的、隨手亂丟垃圾的……好些不良行為往往是孩子們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要想在短時間內糾正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必須先讓父母改正,讓父母影響孩子。
因此我充分利用好班群,在班群里表揚每天準時接送孩子到校的家長,表揚他們為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另外還利用開學第一周后的家長會,要求家長做到:在孩子面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記住自己是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比如,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父母可以主動把自己的座位讓給旁邊有需要的乘客,像老人、殘疾人、孕婦或抱著嬰兒的人;在排隊的時候,遵守規則、有序地站在警戒線以外的地方,不插隊;在過馬路時,要綠燈亮了再通過;接送孩子時,不把機動車駛入校道,在外校門停好車,走路送孩子進入校園;在休息時,不要只顧著自己看電視玩手機,多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看書學習等。家長會后,好多家長糾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孩子們也學著父母的樣子越做越好了。
二、老師是他們的榜樣
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的模范。教育學生不能依靠灌輸、說教,而應應當靠老師身教、潛移默化。要讓養成教育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教師的榜樣引領和行為示范至關重要,我們只有用自己優秀的品德和良好的素質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塑造學生,才能促進養成教育取行最佳效果。 我們老師要求學生講文明講禮貌,遇到老師要敬禮問好,可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向老師問好,作為老師的我會在開學第一周每天早上都在教室門口等候學生,向每一位到校的學生問候“同學,你好!”,放學時跟學生道別“同學們,再見!”。一個星期過后,孩子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了,放學時也能開開心心地跟老師道別了。平常我還特別注意對學生說“請進來”“請坐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語言,這就是向學生做文明禮貌的示范,起到了榜樣的引領作用。學生長期在老師的影響下自然就養成了講文明講禮貌的習慣。亞里士多德說:“一切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我們老師的舉手投足、一舉一動對學生來說就是教育。
三、同學是他們的榜樣
人是一種相互模仿和相互效法的動物,這種模仿與效法是人類學習進步的一種方式。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向自己的同學學習。
剛開學時,好些孩子的衛生習慣不好,隨手亂丟廢紙,看見地上有紙屑也沒有孩子主動撿起來。一天上課,進入教室,看見一團廢紙在小佳的腳邊特別顯眼,其實,位置上有垃圾的不止她一個。經過我輕輕地提醒,她立刻俯下身子撿了起來。于是,我這樣說:“你們看,小佳的衛生習慣真好啊!看見地板上有紙屑能主動撿起來,要是每個孩子都能像她樣就好了!”話音未落,孩子們早就紛紛俯下身子,去探査那一方“自留地”的狀況。課堂上,發現有學生玩小動作,思想開小差,我會特別表揚他的同桌“看,XXX的同桌多認真聽講呀,眼睛一眨一眨地看著老師……”,從而提醒他向同桌學習,很快他就會放下手里玩的東西,像同桌那樣認真聽講。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它是這么的直接、具體、深刻,不用磨破嘴皮的說教,也不用強行的硬背,只要我們教師有意無意的點點滴滴的努力。
我們的教育最終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低年級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時期,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巧用榜樣示范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