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武
摘 要:當教師面對初中生的閱讀教學時,與繁瑣的逐句逐段的分析課文內容等傳統(tǒng)手段相比,老師更應該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以及方法。使得學生在掌握正確的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熱愛,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同時,老師還應該充分的引導學生科學的應用所學習的方法,并將這種方法逐漸轉化為自身所具備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關鍵詞:理解、方法、閱讀、學生
前言:作為中學語文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閱讀是一門結合了語文知識以及其他各方面知識的綜合性的科目。閱讀不僅僅是語言能力、文化水平的一個最基本的反映,而且它還從側面反映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閱讀的最重要的價值在于為人類的綜合發(fā)展提供精神的食糧,通過閱讀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短短的幾十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內了解、學習到幾千年前古人們的智慧。而由此,他們的靈魂會得到升華,心靈會得到凈化,思想會得到提高。因此可見,搞好閱讀教育是極為重要而且緊迫的。倘若,老師想要在閱讀教學中使得學生真正的啜英咀華,并且享受其中的樂趣,那僅僅只依靠分析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老師更多的做到授人以漁。閱讀不僅在人們的學習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且其在人們的生活中也著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為了使得學生將來可以更好地緊跟時代的發(fā)展,適應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老師更應該重視對于學生的閱讀教育。因此,本篇文章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方法。
一、以生為本地組織閱讀教學活動
著名的人本主義教育學家羅杰斯曾經說過“凡是教師能夠講述的、能夠傳授的知識,多半是死的、凝固的、無用的知識;只有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探索的知識,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識。”但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一味地灌輸知識的現(xiàn)象卻極為普遍,教學過程古板、強行套用各種模板,從而導致課堂氛圍的沉悶。在這種情況下,似乎老師更多的成為了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學生的參與感卻相對較弱。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主要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老師在此教育過程中應該積極去引導學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方法。但實際上很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都處于主導的位置,甚至有的老師用講解的方式代替了閱讀。這些現(xiàn)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閱讀的機會以及理解的時間。
因此,老師在設計教案教學時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留出充足的時間給予學生自主的思考和學習;老師在課堂上時要及時充分的發(fā)揮引導的作用,將課堂的主體留給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進行充分的討論。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改變程序化的教學方式,不單單是依照教案,而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靈活應用轉變。在教學中,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對于學生的各種反應給予相應的措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身參與到閱讀中,體會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的能力。
二、要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閱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老師采用的都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就導致了學生參與感不強,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進而產生了對于閱讀的厭煩的情緒。
若想要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那么老師應該增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參與感,而增強學生參與感的最有效的途徑則是讓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以及空間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閱讀。
正所謂“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思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不應該追求“大統(tǒng)一”的理解,相反的,老師應該主動提倡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其獨立的對于文章進行閱讀、思考,在此基礎上,老師還應該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探索、學習到屬于自己的知識、思想。
其次,在語文的閱讀教育過程中,老師也應該積極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老師可以通過飽含深情的閱讀文章,或者組織學生自發(fā)的朗誦文章等方式,以此來成功的喚醒學生的共鳴,這樣會更加有利于在無形之中引導、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認知。也可以通過組織討論的形式,以此來進一步引導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組織課外閱讀小組,促進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今,很多學生對于閱讀缺乏一定的興趣愛好。其原因不外乎這幾種。其一,老師的教學方法古板落后,使得學生對于閱讀的感受更多為枯燥乏味。其二,一些學生存在偏科現(xiàn)象,對于語文閱讀興趣不高,甚至是厭煩的態(tài)度。其三,學習壓力大,父母老師不允許學生進行課外的閱讀學習,對于閱讀存在一定錯誤的認識。其四,課程作業(yè)繁重,學生沒有充足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思考。
但無論出于何種原因,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最主要的是要做到積極地引導學生,盡最大的能力去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與熱愛。以此,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式。
因此,老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且單一的教學方式方法,積極合理的采用組織課外閱讀小組等方式,完善傳統(tǒng)課堂教育的局限性。而在應用此種方式時,老師也應該注意避免形式化的問題,要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目標,而不是一味單純的追求使用新型的教育模式。
例如在組織課外閱讀小組時,老師應該考慮到有效合理的分組、統(tǒng)一明確各小組的閱讀學習目標,以及正確的規(guī)劃具有一定價值的討論主題,以此來避免小組內在閱讀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必要的分歧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老師也應該積極地使用新時代的教學設備,例如,建立各種交流群等,以此來保證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并且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時存在的問題。
除了組織課外閱讀小組的方式,還有,例如采用情景扮演、小組合作討論等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但同時,老師應該靈活的應用這些方式,切記不可生搬硬套,追求形式主義,在之后的教學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總結
語文閱讀教育是初中生語文教育中的一個難點,但是其同時也是重點。它和日常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它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形成。因此,老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最主要的是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在此基礎上,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獨到的見解。同時,通過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曾憲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現(xiàn)狀及改善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17(02):14.
[2]馮恩芝.關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91.
[3]吳孝亮.談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中學語文,— 博才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