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彬

摘 要:新工科專業是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發展的前提,國家提出的重大方針。從新興產業的與傳統產業發展需要作為入口,通過全面梳理新工科專業背景和分析信息管理專業現狀,進而提出在財經類院校建設新工科專業建設的必要保障。目前很多院校在新工科建設沒有經驗,甚至缺少傳統工科的經驗,面對挑戰與機遇。新工科的大部分課程在信息管理專業都開設,對信息專業來說也要緊隨新工科建設的目標。本文對新工科發展,新工科專業如何指導和引領信息管理專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看法并對新工科背景信息管理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給出實踐知識點。
關鍵詞:新工科;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管理
1 引言
新工科[1]是針對傳統工科在發展過程,遇到的瓶頸而提出的,旨在如何結合傳統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發展經濟,提高傳統產業在社會生產中主導地位[2]。應該指出新工科是融合統計產業技術和現在有新的技術進行有效結合的背景下,優化產業結構[3],提高管理水平。
2 新工科在信息管理專業中影響
2.1 信息管理專業與新工科的關系
新工科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對我國現在的階段工科專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可行的發展之路。信息管理專業是經管類學校涉及到信息與管理類相結合的專業,在新形勢下去探索信息管理專業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如何發展,如何實現信息管理專業面向管理中特出問題,進行有效地去優化在信息技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2信息管理專業課程與新工科相關性分析
從課程設計中,信息管理專業主要課程也涉及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些課程也是信息管理專業的特色課程。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也是新工科中重要課程,是新工科中最具有代表的課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單從這兩個特色課程來看,其實對信息管理專業學生來說也是具有極強的挑戰性。不但要有管理類的知識體系,還要有技術類的應用要求。所以,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對信息管理專業進行有效開設就顯得特別重要。
2.3 信息管理專業中實踐體系不健全
目前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在實踐能力、應用能力、程序編寫能力等實踐中,相對于計算機專業、軟件工程等信息專業來說,能力不及。最終,出現在局面是,學生不但不能從事軟件開發類工程,從事管理類的崗位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信息管理專業一定要有一定技術背景,不能單單從管理角度來培養人才,也要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編程能力、開發能力。
3、信息管理專業在新工科背景下課程建設
為了提高信息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必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實踐運用能力。對于學校要對專業實驗室進行建設,師資團隊加強建設,要定期對專業中存在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3.1 加強師資團隊建設
優秀的時效團隊就注重發展平衡,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在隊伍中的占比60%以上。職稱比例要控制在合理范圍(教授30%,副教授40%,其它30%)。加強師資培訓工作,特別是新工科中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的新技術,要定期對師資參加相關培訓。要對接應用型企業,建立校企合作。讓教師深入到企業中進行實踐,提高教師在參與企業開發的能力。
3.2 合理優化課程結構
信息管理專業中,很多課程設定的財經管理方面的課程,而一些學科背景的課程開設比較少,且比較單一,沒有形成體系。要針對大數據或人工智能,一個特定方向,開設一個生態鏈的課程體系。提高學生在課程中應用能力,加強學生在學科中主導性。把各類課程開設合理、健全,服務于學生的原則進行。
3.3 加強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
學生課程體系結構合理,還要注重學生在課程體系中實踐能力培養。多加強學生定期對項目實踐能力,開展企業合作的定期實踐活動。其主課程應該包括如下課程,如表1所示:
4 總結
本文從新工科與信息管理專業相結合的背景下,對信息管理專業提高了相關課程建設方案。
參考文獻
[1]靳貴平,李 斌,徐向民. 新工科時代具有國際視野的 電子信息類專業創新工程人才培養的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2018,367( 25):93-95.
[2]楊若凡,劉 軍,李曉軍. 多方協同開展智能制造新工 科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72( 05) : 36-40.
[3] 章云,李麗娟,楊文斌等. 新工科多專業融合培養模式的 構建與實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2):50-56.
基金項目:
2019年度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