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遠達

摘 要:本文以一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習題為例,通過多種方法的分析介紹,旨在說明在高三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三物理;一題多解;思維能力
高考物理考試說明中明確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 這就要求在高三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高三教學中習題教學占有較大的比重,故在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應在習題上做文章、下工夫,所以課堂上我們經常進行“一題多解”,在遵循學生思維規(guī)律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將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設問與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筆者以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一道習題為例,談談“一題多解”在高三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題目:
2014 年 8 月 3 日,云南省魯?shù)榘l(fā)生 6.5級地震,全國各地紛紛前往支援 . 一輛汽車正在前往救援的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由于前方道路遭到嚴重破壞,司機采取緊急剎車,依次經過 a 、 b 、 c 、d 四點(如圖1 ),已知通過 ab 、 bc 和 cd 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1∶2∶3 , ab 和 cd 距離分別為 x 1 、x 2,則bc 段的距離為( ) 。
分析:汽車從 a 到 d 過程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滿足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相關規(guī)律 . 令 bc 為 x ,通過 ab 、 bc 、 cd 的時間分別為 t 、 2 t 、 3 t , a 、 b 、 c 、 d 各點的速度分別為 v a 、 vb 、 v c 、 v d , ab 、 bc 、 cd 的位移分別為 x 1 、 x 、 x 2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a
解法 1 :基本公式法
在解決物理問題時,應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搞清物體的運動過程及已知量和未知量,選擇合適的基本公式進行解題 。
解法2 :平均速度法
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與中間時刻速度的關系,結合速度與時間公式進行求解,這種解法的優(yōu)點在于公式中都是一次函數(shù),故運算量不大,解題方便。
在利用推論 S m - S n = m -( )n aT 2 時,學生往往沒有正確理解推論中每個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義,特別是公式中字母 m 、 n 和 T ,解題時常常張冠李戴,出現(xiàn)低級錯誤,故在學習中應加強對物理公式的理解 。
解法4 :圖像法
圖像法就是根據(jù)已知條件和相關規(guī)律,畫出圖像,從圖像中能直觀看出物體的運動特征、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趨勢、各物理量間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快速解題 。
利用圖像法求解時,應首先對物體運動過程進行分析,然后選擇兩個合適的物理量進行作圖。
在解題時重點關注圖像的物理意義,特別是圖線與橫軸(或縱軸)圍成的“面積”和斜率的意義.
解法5 :待定系數(shù)法
將一個關系式表示成另一種含有待定系數(shù)的新的形式,這樣就得到一個恒等式.然后根據(jù)恒等式的性質得出系數(shù)應滿足的方程或方程組,其后通過解方程或方程組便可求出待定的系數(shù),或找出某些系數(shù)所滿足的關系式,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數(shù)法。
運用待定系數(shù)法解決物理問題時應重點關注各物理量間的關系,比如說是一次函數(shù)還是二次函數(shù),然后根據(jù)相關條件,列出一組含待定系數(shù)的方程,解方程消去待定系數(shù),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
總之,在高三物理教學中,教師都應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及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一題多解不僅能訓練學生的思維,還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物理規(guī)律及物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優(yōu)秀品質。
參考文獻:
陳利軍.關注多種解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 J ].物理教學, 2016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