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晨
要研究用戶體驗,首先要了解用戶體驗的發展,從某些意義上講,用戶的體驗是不能被設計的。從整個工業革命之后到現在的工業化標準,產品設計一直都在減少人的體驗。整個產品設計,尤其是對家電產品的設計,每個階段除了產品技術的參與外,在用戶需求方面還需要提升用戶滿意度。

如果把產品的價值進行定義,在初期,價值是功能除以成本,現在來看這顯然是不夠的。價值的定義是在不斷變化的,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需求、人對事物的認知,都在發生變化,而且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更多思考元素的改變,于是在上個世紀末,提出了“附加值”的概念。
隨著產品要素的增加,人的需求也在增加。我們發現,傳統的機制產生了局限,現如今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單獨憑著技術做產品,一定會談“附加值”,而這個“附加值”其實就是加上了人的需求和人的體驗等等。
另外,工業化的批量生產如果不加以控制,一旦成為商業化的工具,很容易導致產能過剩,產生城市災難,這是什么體驗?這個體驗好嗎?所以,家電企業千萬要當心。
2016年1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三去一補一降”,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補短板、降成本。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發現,中國的產品生產環節出現了問題,我們在理論上進行總結,傳統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進出口)不靈了,已經不是投入越多回報越多了。
去年,我國在創新方面,排名全球第22位;在創新質量上,排名全球第16位,這個比以前好太多了。相信只要一直堅持做創新的話,中國的設計就可以從模仿、追趕轉變為引領,過去都是抄襲,但是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有了專利意識。

下面我們來說人機交互產品。1985年產生“交互”這個詞,人們叫它“黑盒子”。這里面牽涉到很多人機交互、用戶研究、用戶體驗、工業設計等方面的因素。“黑盒子”里有些東西我們看不到,因為它的耦合方式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
另外一個就是智能家電。據我所了解的,國內兩大家電品牌都在做智能家電平臺。如果這種智能家電平臺不是出于商業化的目的,而是真正能給用戶體驗帶來便利的話,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方向。
基礎設計、人機交互、心理學、CMF等都是未來要研究的課題,但仍然要堅持為了人類的體驗不斷進行設計,在這樣一個中西兩化融合的時期,人機交互中的信息物理融合是很重要的。
用戶體驗實際進行起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是樣本數夠不夠,最低的要求是30個樣本;其次就是對相同的展示有不同的描述,需要鎖定目標人群,等等。實際上,從交互體驗來說,最好的交互、最好的界面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