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凡
5月,天氣還未炎熱,微風斷續吹來,帶著些許涼意。走進江西省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以下簡稱“萍師附小”),綠茵場便直入眼簾,以此為中心環顧四望,校園全貌便可一眼窺見。學生們在操場上追逐嬉戲,跳繩鍛煉……稚嫩的歡聲笑語充盈在這座占地面積僅為9715平方米的學校,顯現著青春的朝氣。作為萍鄉市教育局唯一一所直屬小學,學校迄今已擁有113年的辦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且現代氣息濃郁,為當地家長和學子所向往。
被領進辦公室一會兒,賈小波校長才匆忙趕到,他告知下午3點還有會議,此時,留給我們訪談的時間已不足2小時。忙碌于他似乎已是一種常態,“惜時”便順理成章地成了我們彼此間的默契,沒有過多寒暄,我們即刻開始了訪談。
出身山區的賈小波認為,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行走的軌跡,而從教也就是為讓更多人通過自身努力改變“貧窮”的困境。日夜流轉,執教27年來,賈小波對教育理解愈漸深入,萍師附小歷來的“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正好契合自身對真正教育的認知。2017年,成為萍師附小的校長后賈小波便遵循于此,不遺余力地澆灌著祖國的花朵。
“在前人優質的教育思路上做創新”
于1906年創辦的萍師附小在歷任校領導的帶領下,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辦學思路和特色,成效斐然。其中,“少先隊工作”尤為突出,學校共走出曾斯彧、李鶴儀兩位“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為全國唯一一所培養了兩名“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的學校。教育理念與之不謀而合的賈小波自然不會輕視德育教育,在前人優質的教育思路上,賈小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少先隊工作方式與內容,竭力打造少先隊工作品牌。

1.以引領帶動為基,抓好少先隊組織建設。少先隊工作的組織開展離不開少先隊輔導員,他們是少先隊員的領路人,關切著少先隊員健康成長與否。因此,賈小波將引領帶動作為少先隊組織建設的基本,從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干部入手,加強少先隊隊伍建設。為鑄造一支“業務精”的輔導員隊伍,賈小波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比賽,不斷磨煉自身,學校已連續4年獲得“萍鄉市少先隊輔導員風采大賽”特等獎,連續4年榮獲“江西省少先隊輔導員說課大賽”一等獎。而在少先隊伍干部選任上,賈小波也不斷創新方式,充分挖掘少先隊員潛能,此舉獲得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贊揚。2017年5月17日,團中央《中國少年報》也以“選小干部,讓實踐說話”為題在頭版頭條做了專題報道。
2.以創新形式為本,筑好少先隊陣地建設。作為“中國少年兒童組織教育研究基地”,學校自是肩負著教育重任,賈小波不容少先隊工作有所懈怠,他積極創新多種工作形式,努力筑建少先隊陣地。成立少先隊隊室以規范學生行為、宣傳少先隊思想,建立紅領巾先鋒崗讓學生學會幫助他人、主動傳遞文明,組建紅領巾社團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升綜合素質,開設心理咨詢室以疏解學生心理、感受幸福生活,拓寬校外教育基地以滿足實踐需求、增強學生社會實踐經驗……賈小波總是圍繞著“立德樹人”方面,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3.以體驗教育為點,開好少先隊活動建設。體驗教育最易深入人心,激發學生內在動力。賈小波深明此理,順勢開展了紅領巾爭章、紅領巾社會實踐、紅領巾志愿者預備隊等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特色體驗教育活動,讓少先隊員在發揮特長、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中增進自信、豐富經驗、培養品德。系列活動的創新開展讓少先隊員工作更趨完善,收獲了不俗的成績。2018年3月,省委宣傳部表彰學校為“全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而當年全省也僅有這一所學校獲此殊榮。
4.以課題研究為導,創好地域特色品牌。2018年,學校申報的《創建地域特色品牌少先隊活動的研究》也成功入選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這是賈小波所期盼的。他認為,學校致力于少先隊員品牌建設,必然要以理論探究為指導,在繼承以往的優良傳統的同時,積累新形勢下的新經驗、新方法,從而更好地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靈魂”
自擔任萍師附小校長以來,賈小波便一直忙于管理,引領學校發展,已抽不出時間給學生上課,這于他來說反倒成了另一種“遺憾”,每當想起心中難免無從自在,涌現悵然若失之感。教書,本是其后生的本領,卻似乎已化為自身難以抑制的本能。
賈小波十分注重教師的專業素養,他認為“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高低”,這一觀念的產生尚可追溯至初為教師那幾年。執教2年后,19歲的賈小波便斬獲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無疑,在專業領域他是刻苦的。作為萍師附小的校長,賈小波更是不會放松對教學質量的管理和期望。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師者才是學校教育的核心關鍵。賈小波對此看得透徹。上任不久后,他便不斷引領教師加強專業技能素養,轉而又開辟了一條科研興校的道路。
為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賈小波穩中有進地加快深化教學改革的步伐,以狠抓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內部業務培訓,并實施青藍結對工程,制定《萍師附小青年教師三年成長規劃》,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又配以實施“請進來、走出去”培訓戰略,新、老教師一同“上陣”,從整體出發助推教師隊伍業務水平邁上新臺階。目前,學校有正高級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3人,省學科帶頭人4人,省骨干教師7人,市骨干教師7人。為更好提升教學質量,賈小波“敢”為人先,聘請了外籍足球教練1人,外籍英語口語教師4人常駐學校,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萍師附小也因此成為萍鄉市內唯一一所有擁有外籍教師的公辦小學。
在不斷加強教師培訓的同時,賈小波又鼓勵教師將教學中所遇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教學課題進行理論研究,從自身出發自覺增進個人專業水平。目前,學校已擁有5個省規劃課題、6個省基礎課題、5個市級課題處于研究之中,學校教師基本人人都參與了課題研究。

隨著科研興校的辦學方針提出,以及對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的不斷推進,近兩年來,學校教師已獲30多人次市級以上的優質課比賽獎勵,而學校也在8個科目的優質課比賽上均獲得一等獎。
“教育即是服務”
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健全的“人”,那教育的態度應作如何?賈小波不假思索地說道:教育即是服務,學生是我們學校、我們教師服務的主體。在他看來,教育是另一種形式的“為人民服務”。
教職工大會上,賈小波經常向教師強調,不要過分樹立師道尊嚴,面對家長應以禮相待,具有服務意識,要學會懂得服務家長、服務學生。對于這一點,賈小波是務實的,他并不僅停留于校領導的層面“耍嘴皮”。一旦有好的服務想法,賈小波總能將其變現。
由于小學生所要學習的課程不多,按照作息規定,下午4:30就能結束一整天的課程。學生放學早,家長下班晚,休息時間總是難以對應,這使得部分家長在接送孩子的問題上犯了難。為解決家長接送難題,賈小波依據學生興趣愛好,以組建社團為抓手做好課后服務,籃球、機器人、跳繩、體操、棋類等20多類社團活動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自愿選擇參加與否。如此一來,在解決接送難題的同時又增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于教育之中,賈小波融入了強烈的服務意識,在“創建全省一流、國內有影響的中國名校”的辦學目標下,他始終圍繞“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開展各項工作,以服務的心態教育、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為服務學生快樂成長,培養出綜合素養高的少先隊員,賈小波開創思路,將學校的德育體系逐一完善,并實現了教育服務的制度化、常態化和系列化。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綜合實踐節、數學節、演講與誦讀節、英語節、書法周以及籃球、足球、圍棋賽等節日活動,在不斷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同時,又提供了學生展示自我、全面發展的平臺。不僅如此,賈小波還配以課程為輔助,汲取教師集體智慧研發校本教材,開設經典誦讀、演講與口才、圍棋、書法、英語口語、足球等校本課程,從實踐和理論中提升學生文化素養。賈小波還特此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萍鄉春鑼、京劇、糖畫、剪紙等傳統文化深受學生歡迎。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賈小波的教育服務意識是寬廣的,他明白,服務學生是其辦學的本分,而服務教師便是治校的根本,只有服務好教師才能服務好學生。每年召開教職工大會,他都會廣泛征求意見,聽取教師建議,不斷修訂、完善學校各類規章制度。此外,為激勵師生積極上進、創先爭優,賈小波努力奔走,爭取到萍鄉市各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共同成立了萍鄉市萍師附小教育教學發展促進會,促進會將每年提供愛心資金用于學校的獎教、獎學、助學三方面支出。
一入杏壇二十七,韶華雖逝情卻癡;不怨不嘆此中辛,唯恐育人未盡心。“服務”一詞似乎貫穿著賈小波的教育生涯,隨著其在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他所服務的對象愈發深廣。作為萍師附小的校長,他始終保有著教育服務者的心態:為生服務,助其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為師服務,助其苦練技能,業務高超。他,始終衷情教育,不辭辛勞,俯首甘為孺子牛。
賈小波,中共黨員,中國教育學會新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組研究員,省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 曾獲“中國數學奧林匹克貳級教練員”“優秀實驗教師”“省級骨干教師”“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教師”“市優秀干部”“萍鄉市為民服務十佳標兵”等稱號。執教期間,多次承擔教育部重大評價項目課題并主持、參與“有效利用主題班會促進學校德育發展的研究”等省級課題研究,多篇論文發表于各級刊物并獲各類獎項,同時也參編了多本教輔書籍,教育理論深厚。歷年來,其樂于輔導學生、教師參賽,多人榮獲各等次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