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彩霞
摘要:小學生由于年齡、認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學習復雜的數學知識過程中難度較大,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及數學公式無法很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形成畏懼、害怕甚至厭煩數學的狀態。因此,教師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豐富教學知識,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小學數學圖解教學法的應用水平,筆者針對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多元化圖解教學法進行了探究及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解教學法;運用措施
圖解教學法主要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需求,巧妙地將難懂、復雜及抽象的數學知識運用圖解教學形式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清晰、明了地梳理數學知識點,并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改變傳統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枯燥、單一、固定的教學形式,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融入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
一、創設圖解法教學情境,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的數學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生們的學習需求等,通過創設圖解法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高,引導學生在多元豐富、不斷變化的教學情境中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得學生們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快速掌握數學知識點,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如在進行《圓》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們對于“圓”的概念理解與掌握并不清晰,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們對于“圓”的理解及掌握,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圖解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途徑將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圓形物體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眼前,如乒乓球、籃球、足球等物體,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地演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是圓形的,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讓學生構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圓”的概念,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關于“圓”的問題及知識點,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有效性及主動性。
二、通過圖解展示分析,幫助學生構建嚴謹的數學邏輯思維
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圖解展示分析的方式幫助學生將復雜、難懂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換為簡單、易懂及形象的問題,在幫助學生展開形象思維的分析后延伸及拓展對抽象數學知識的認知,實現由形象思維轉換為抽象思維的過程,進一步豐富學生們對數學的認識及表象世界,強化學生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及邏輯思維意識,提升學生們通過圖解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進行《條形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學習相關概念但處于理解不透徹的階段時,應采用圖解展示及分析的方式提升學生們的理解:要求學生用圖表記錄家中一周的支出費用,并分析前一天與當天支出差額。這一問題提出后教師引導學生采用設計條形統計圖的形式直觀地將家中每天支出金額展現出來,方便學生們清晰認識到前一天與當天的支出差額,提高學生們學習的有效性。
三、通過圖解教學法解決數學實踐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生活過程中、數學學習及練習過程中遇到的數學問題采用圖解教學方式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析數學題中數量關系,提高問題解答的正確性。
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畫線段圖及畫塔形圖的方式進行優化解答,線段圖主要是利用直觀的線段幫助學生進行抽象的思維,通過畫線段直觀地展示出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或者通過塔形圖的方式引導學生清晰、直觀及形象地了解題目準確意思,展開全面及準確的解答。
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創設圖解法教學情境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利用圖解展示構建邏輯思維,解決數學學習的實際問題,以強化學生數學學習意識,提升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從而帶動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列軍.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4):281-282.
[2]姚建忠. 淺析小學數學利用線段圖解應用題的方法[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7(9):85-86.
[3]許國華, 楊焱, 柳靖,等. 也談小學數學利用線段圖解應用題——培養數學素養[J]. 新課程(小學), 2017(9):87-88.
(作者單位:江西省德興市繞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