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娟
摘 要:版畫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漏印版畫是版畫的一種,它的制作原理是將質地較硬的紙板利用畫、刻、挖、剪等方式制作出所需要的鏤空圖案,將鏤空圖案放在畫紙上,顏料透過鏤空的地方在畫紙上產生圖形,顏色可以疊加、平鋪,最后得到需要的畫面。漏印版畫的制作方式簡單易學,無拘無束的構圖、極具想象的造型、豐富多彩的色彩,可以極大地提高孩子的藝術創想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具體操作:1.欣賞——感受漏印版畫魅力。2.探索——感知漏印版畫制作方式。3.拓展——豐富漏印版畫題材。
【正文】:
版畫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了,漏印版畫是版畫的一種,它的制作原理是將質地較硬的紙板利用畫、刻、挖、剪等方式制作出所需要的鏤空圖案,將鏤空圖案放在畫紙上,顏料透過鏤空的地方在畫紙上產生圖形,顏色可以疊加、平鋪,最后得到需要的畫面。漏印版畫的制作方式簡單易學,無拘無束的構圖、極具想象的造型、豐富多彩的色彩,可以極大地提高孩子的藝術創想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一)欣賞——感受漏印版畫魅力
漏印版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大量有目的的欣賞能潛移默化地豐富孩子的藝術感受、了
解傳統藝術的特色,因此,老師要多提供一些開闊幼兒眼界與提升品位的機會,讓幼兒有欣賞的機會。
例如傣族的金水漏印,富含民族文化的意蘊,圖案的內容和題材極為廣泛,動植物、人物、建筑、神話故事、民族風情等,都是金水漏印的取材內容,其中大量運用的佛像、蓮花、大象、花草等圖案更是美好吉祥的象征;民間藝人制作的壁掛《三鳳飛舞》、桌圍《丹鳳朝陽》散發著濃濃的地方藝術氣息。利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品以圖像、視頻等方式展現給孩子,極大地吸引了他們的眼光。
為了讓孩子充分沐浴在漏印版畫的藝術海洋中,我們鼓勵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利用網絡等方式欣賞各種各樣的漏印版畫作品,孩子們將漏印版畫的題材形式、發展歷史等內容制作成詳細的調查表,并帶來了各種漏印畫短視頻、漏印畫作品,由于孩子們在家和爸爸媽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在相互交流學習的時候,討論得非常熱烈,大家還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并創設了漏印畫藝術品展覽區。
漏印版畫作為一種民間傳統工藝,還被廣泛運用在生活中,如桌上的紋飾、服裝上的圖案、裝飾畫等,利用網絡、社區資源,我們收集了大量生活中的漏印畫,引導孩子欣賞漏印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孩子主動探索生活中漏印藝術的興趣。
前期的調查、系列欣賞活動、相互交流、環境布置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對漏印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漏印版畫取材的內容廣泛無比,從天上到地下,從世俗到仙境,從耕種到入仕,民間傳說、民俗生活、宗教故事與信仰,應有盡有包羅萬象,很多漏印版畫還藏著有趣的神話傳說,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漏印版畫了。
(一)探索——感知漏印版畫制作方式
孩子通常是憑著興趣去主動探索和學習的,讓漏印版畫的學習過程更加精彩、有趣,才能吸引他們注意力,調動孩子主動學習漏印版畫的欲望和積極性。
1.主動探索漏印版畫制作原理
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說過:單純地聽教師講課不能充分發動學生的精神力量。為了讓孩子主動了解漏印版畫的制作原理,老師將漏印版畫的制作過程制作成簡短的視頻、PPT圖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大大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降低了教學難度,在自主觀察、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漏印畫的制作原理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漏印版畫強調“孔”和“漏”,整個版有各種各樣的鏤空形狀,才能將顏料漏到下面的畫紙上。在幼兒主動探索的基礎上,老師實時、適度地進行示范,對漏印版畫的制作過程進行提煉,強調制作的要領:拓印的時候注意要邊緣整齊,上的顏色不要太厚,水份不要太多。
2.初步嘗試漏印版畫制作過程
由于漏印畫是融畫、剪、印為一體的藝術活動,既要考慮造型、繪畫、刻板還要印刷,對于能力弱的幼兒,在短短的一堂課中完成一幅作品有一定的難度,老師采用課堂學習結合區域游戲的時間,分時段完成,并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畫紙、勾線筆、夾子、拓包、畫刷、牙刷等,讓孩子們運用這些材料大膽嘗試,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孩子大膽嘗試,照顧到所有能力不同的幼兒。
3.找出問題漏提升漏印版畫效果
在漏印版畫的創作過程中,孩子們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老師將這些小問題以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請孩子們一起觀察,在已有經驗的支持下,孩子們都能積極指出問題,踴躍發表自己成功的方法,如:蘸取顏料的量適當,可以避免水分過多引起的畫紙爛掉;按壓時不能漏掉鏤空圖案的邊緣;鏤空圖案要固定在畫紙上,避免圖形移位造成圖案不清晰;在制版時,要剪得更平滑,這樣作品才會更美……。孩子們還發現了一個重大秘密:皺紋紙、報紙、毛巾、布料等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拓包,創作時能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
4.由易到難提高升漏印版畫創作水平
幼兒身心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制作漏印版畫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孩子的創作能力,這樣既不會打擊孩子的信心,也不會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切開的蓮藕、菜椒、大蔥等蔬菜、葉脈、點心模具、鏤空積木等材料做模板安全實用、取用方便;中班孩子的手工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撕、剪各種圖形,從剛開始的幾何圖形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底版的制作越來越豐富;大班孩子的思維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可以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作品。
漏印版畫的材料使用、拓印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同一個底版重復利用、不同底版結合,都可以讓作品更加豐富、靈動,如小魚和水草的底版,可以讓小魚變換不同的方向,也可以讓小魚躲藏在水草中,變換出不同的風格;拓印時可以用牙刷噴畫、拓包按壓……手法自由,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三)拓展——豐富漏印版畫題材
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鳥獸魚蟲,生活中的一磚一瓦、鍋碗瓢盆都是孩子們創作的素材,可以帶來無限的創意。引導孩子體驗生活、走進自然,豐富孩子藝術創作的原材料,讓孩子胸中有物,才能做出有靈感的作品。
幼兒園那條淺淺的小溪流是孩子們最喜歡玩耍的地方,五彩斑斕的小魚穿梭在綠油油的水草中,鵝卵石的縫里悄悄地躲藏著不起眼的螺螄,偶爾還有小青蛙從荷葉上跳進水中,一到游戲時間,孩子們就拿著寫生版、鉛畫紙等材料來畫小魚、小蝦、小烏龜、水草等,為漏印畫制作底版,再將這些材料拿回活動室,剪一剪,然后根據自己觀察和想象,用這些底版印出美麗的小溪流。
接觸漏印版畫之后,動畫片中的“豬豬俠”、“熊大熊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幼兒園種植園地里的向日葵、茄子、竹籬笆,養殖角的小雞、小鴨都成了孩子們漏印版畫創作的對象,孩子們會細細研究花朵的色彩、造型,認真觀察小伙伴們活動時的身體動作,研究小動物進食、奔跑、戲耍的形態,大膽的構思、奇特的想象,變換出一幅幅富含童趣的漏印作品。
孩子們喜歡藝術,漏印版畫豐富了孩子藝術創作的語言,增加了孩子的藝術表現力,學習漏印版畫,能讓孩子更多地了解一些民間漏印,激發孩子對傳統藝術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