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妃

摘 要:廣西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孕育了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深入研究八桂紅色文化的形態分類、分布的基本情況和特點,找到其與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內容的契合點,挖掘其思政育人價值,充分利用其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的理想信念、黨的宗旨、艱苦奮斗作風和黨性修養教育等方面新時代價值,對提高新時代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增強黨性教育的實效性,對黨員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有著重要推動作用,也是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課題和新信任。
關鍵詞:八桂;紅色資源;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價值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戰勝強敵,取得了革命勝利和人民的解放,同時也孕育了紅色土壤,創造了獨特的紅色文化形態。八桂紅色文化資源不僅是人民革命精神最好的呈現載體,也具有特殊的教育價值和育人作用,是新時代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學習的重要鮮活歷史資源。深入挖掘八桂紅色文化蘊含的豐富教育內容和價值,重點凸顯黨性教育方面的價值,將其充分運用或轉化到新時代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不僅有助于繼承和弘揚八桂紅色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趨勢。
一、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內容
在學術界,不同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紅色文化的定義有所不同,基本的觀點有兩類,一是從宏觀即廣義的角度出發(世界范圍定義),認為紅色文化是世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制度、精神三大方面的文明成果[1]7;而是從微觀即狹義的角度考慮(中國范圍定義),認為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和人民的努力下,經革命和建設所形成的物化、制度和精神形態成果的總和[2]。
(一)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形態與分類
從狹義上對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定義,“八桂紅色文化資源”指的是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廣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進行革命斗爭創造和遺留下來的物質、制度和精神形態,以及后人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藝作品。[2]從定義出發,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包括三大形態,即物質形態,制度形態和精神形態,這三大形態可以分成“人”“事”“物”“魂”四大狀態類型來解讀?!叭恕薄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在廣西戰斗中為革命事業而奮勇拼搏、不惜犧牲的革命英雄烈士;“事”——在斗爭中形成的風云天下的革命運動和戰斗的活動和事件;“物”——革命遺留下來的紅色印跡和后人建立的紀念設施,如舊址、遺址、紀念館、紀念碑等;“魂”——革命戰斗中及后人創作的紅色文藝作品(標語、歌謠、詩歌、影視作品)和紅色革命精神的總和。四者統一于一身,散發著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革命氣息和時代價值。
(二)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基本情況和分布特點
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內容豐厚、形態多樣、時空跨越度大的特點。從時間維度上看,經歷自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到百色起義、龍州起義、湘江戰役等至1949年解放鎮南關;從空間維度來看,革命漫布整個廣西,紅色火種燎原于桂東、桂南,繼而漫卷桂西,進而到桂中和桂北等地區。據“廣西紅色文化”網站記載數據顯示:八桂革命紅色遺址有65個,烈士陵園有43處,烈士紀念碑、塔共計93處等。此外,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多處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按照地區分布和紅色資源“人”“事”“物”“魂”類型進行劃分,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分布情況大體如下表所示。
經過革命積淀形成的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對我們影響深遠,其中發生在桂西的左右江革命運動及其所蘊含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精神,桂北地區的東蘭農民運動、桂林的抗日文化等運動,蘊含其中的“拔群精神”、“長征精神”以及在這些地區遺留的舊址、紀念館等文物,都是我們新時代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可以利用的典型教育資源。
二、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黨性教育價值
在八桂紅色文化中,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驚天動地的戰斗史實以及形態多樣的革命遺址、紀念物等,具有不可比擬的魅力和和特質,正是這種魅力和特質使它具備著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這也正成為了大學生黨員學習和提升黨性教育的重要紅色文化資源和不可多得的場所。而在這些不同形態的革命印跡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更是大學生黨員在黨性修養中需要體驗和學習的核心和靈魂。
(一)革命精神教育價值
一是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精神。1929年,為了推翻國民黨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紅軍革命根據地,在鄧小平和張云逸領導下進行了百色右江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的勝利使紅七軍誕生。在百色起義后,在龍州成功舉行了龍州起義,成功的同時也宣告紅八軍的成立。兩次起義不僅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還從中孕育了獨特的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精神。百色起義、龍州起義精神的內涵是“百折不撓、團結務實、奉獻拼搏、爭先創新。”[1]50其內涵蘊含著豐富的黨性內容。如“百折不撓”不僅體現在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還突出展示了革命紅軍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奉獻精神”有著嚴于律己、嚴守黨的紀律的組織紀律作風,還有著堅持黨的正確領導,顧全大局、勇于犧牲的魄力。
二是“拔群精神”?!耙綄Π?,搭橋過河;要鬧革命,去找拔哥”[3]69韋拔群從1915年開始參加護國戰爭,后來一直堅持參加革命,在東蘭等地多次組織農民自衛軍進行革命,他是東蘭人心中永遠的英雄,是我國早期杰出的農民領袖,是右江革命根據地和紅八軍的領導和創始人。在革命戰斗中,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因而也形成了“拔群精神”。“拔群精神”的主要內涵是“追求真理、堅定信念,憂國憂民、心系群眾,革故鼎新、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百折不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4]這種精神積淀著厚重的革命歷史,也散發著偉大的精神力量,韋拔群用自己革命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優秀的黨員黨性修養。這也是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在黨性學習中的標桿和榜樣。
三是長征精神。1934年,為了打破國民黨湘桂軍閥的“西延追擊堵剿”陰謀,紅軍不得不進行向西突圍進入廣西,展開了長征路上的最空前激烈的湘江戰役。紅軍在八桂各民族人民的幫助下翻越老山界,順利作戰并轉移到貴州。這也產生了十分鼓舞人心的“信念堅定、秉承宗旨、牢記人民、紀律嚴明、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的長征精神。其中的內涵不管是理想信念、黨的宗旨還是黨紀作風都與黨員黨性教育的內容高度吻合。
總的來說,廣西紅色文化蘊藏著的革命精神集中體現在堅定的理想信念、心系群眾和人民的宗旨、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嚴守紀律的黨紀修養和勇于奉獻的偉大決心等。它們是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魂,也是中國共產黨對黨員黨性修養的要點,更是新時代廣大大學生黨員的必修內容。
(二)文化宣傳教育價值
經過革命戰斗和后人對革命的緬懷,八桂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紀念碑、紀念館、革命文物等實物資源,其中很多資源都成為了當今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據2017年最新數據顯示:八桂紅色文化資源中被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有7處;屬于國家重點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的有22處,其中左右江紅色旅游區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等。八桂豐富的紅色實物資源不僅是八桂紅色革命極具價值的積淀,更是宣傳八桂及八桂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宣傳教育價值。也成為了豐富黨員黨性教育內容與形式的優質革命資源,這與當前要豐富和發展黨員黨性教育的要求十分契合。在面對現在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存在教育內容理論抽象化、教育形式單一、教育實效性比較低等問題,充分利用八桂紅色文化的實物資源,讓學生黨員走出校園到八桂紅色旅游景區感受濃厚的革命氛圍,聆聽革命故事,行走在革命過的地方,感悟紅色革命的艱難與險阻,堅定與樂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讓大學生黨員真真切切地感悟八桂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優秀黨性修養,使之成為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中的珍貴鮮活教育資源。
三、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新時代價值
黨員黨性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加強堅定理想信念、黨的宗旨、艱苦奮斗優良作風、黨紀修養等方面教育與管理。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歷屆領導人都十分重視黨員的黨性修養并對如何加強黨員黨性教育做過重要批示。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須在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中不斷增強。”[5]黨員干部的黨性是關乎著國家命運的重要方面,而大學生黨員作為國家黨員干部的儲備力量,提高其黨性修養是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而八桂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優秀的革命文化,蘊藏著豐富的黨史文化和革命精神,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具有很大的契合度和實效價值。因而深入挖掘以充分利用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新時代價值,對于提升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導向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6]32正確而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員黨性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八桂紅色文化的靈魂,是新時代大學生黨員所要具備的高尚精神品質對大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具體來說即是以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核心教育內容。
首先,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引導價值,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重要革命文化資源和途徑?!榜R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薄皩︸R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盵7]83-85而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歷史虛無主義、西方普世價值,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無用論等都對大學生黨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大學生黨員的主流沒有變,但是對大學生黨員進行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卻沒有發揮充分的實效,部分大學生黨員出現了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論教育的內心抗拒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懷疑和動搖。而八桂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戰斗中的策略等都充分闡釋了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蘊含著十分豐富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資源。從東蘭農民運動到紅旗插上鎮南關宣告廣西完全解放,二十多年的戰斗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根本原因都是有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作指導,都是八桂人民對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信心,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結果。比如東蘭人民的“彭拜”——韋拔群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韋拔群意識到科學理論指導革命的重要性,因而自學馬克思主義相關數書籍,并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與八桂的農民運動、右江革命運動相結合并取得很大成果。在八桂革命戰斗中有許多革命英雄都如韋拔群一樣始終做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實踐者,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所以說八桂紅色文化在革命時期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結合中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創新。因而運用八桂紅色文化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朝著正確的政治方向發展。
其次,八桂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黨員樹立共同理想、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具有方向指引作用?!爸袊锩囟▌倮伯a主義必然實現。”這是中國共產黨和廣大革命志士孜孜追求的理想信念[7]90。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如在八桂紅色文化的見證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時期)就有不同的內容。土地革命時期是圍繞打土豪分田地進而建立蘇維埃政權而展開,抗日戰爭時期則是以國共兩黨友好合作,實現民族獨立為共同理想……而今天,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的共同理想演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學生黨員作為國家未來的主干力量,應該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那大學生怎樣才能樹立這樣的理想信念?可以發揮八桂紅色文化的教育引導價值。八桂紅色文化是中國必然走上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見證者,是中國以后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奠基者,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革命文化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精神動力。在革命戰爭時期,八桂人民不但通過紅色標語、詩詞歌謠和漫畫等形式宣傳黨的目標和理想,而且還為黨的革命理想奮斗終生甚至勇敢犧牲。比如在資源縣鳳水山留下的紅軍標語:“打倒賣國的國民黨”,龍勝芙蓉戲臺的“紅軍是為著工農自己利益求解放而打仗的!”“共產黨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政黨!”還有光明巖的“繼續斗爭,再尋光明”[8]86-90等。開發利用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引導價值,能夠讓大學生黨員更加清楚革命理想,更有意識和信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致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充滿希望和追求之心。
(二)黨的宗旨教育的新路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主要標志,同時黨的宗旨也是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內容的根本要求。中國共產黨自產生以來就一直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十分重視黨的宗旨意識的培育。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也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倍鴱V大的大學生黨員作為黨的重要組織成員,應該牢記黨的宗旨,做黨的宗旨貫徹落實的宣傳者和實踐者。但是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卻存在服務意識淡薄、脫離群眾等不良現象,比如部分大學生黨員在入黨動機上不純潔,入黨不是為了更好地為黨貢獻自己的力量,而是出于功利之心,為了更好的就業和在學校獲得更多的利益和榮譽而入黨;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不是為同學熱心服務,而是利用自己作為黨員干部的“權力”去壓制和指使同學,與普通同學缺乏應有的聯系和溝通,使兩者形成了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等。這些做法不僅是對黨的宗旨的違背,還對黨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地位、大學生黨員隊伍的形象造成消極的影響。而八桂紅色文化資源中包含很多對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在黨的宗旨方面的教育內容,為其提供了新的教育路徑。從東蘭農民運動、八桂不同機構的成立到左右江革命起義、湘江戰役等,無一不貫穿著心系群眾、為人民服務的核心意識。從列寧巖農講所的“一切權力歸農會”“團結、互助、奮斗、犧牲”的目標和精神,到百色起義時鄧小平同志教育大家的“在我們快樂之時,還要看到街上和農村有許多人挨餓,……讓人民當家做主,不受土豪劣紳的壓迫和剝削……”,[3]65再到紅軍翻越老山界“不拉夫,不擾民,買賣公平”的標語和靜悄悄不吵醒村民睡覺的“神仙隊伍”舉動,以至把黨的宗旨實踐到自己行動上的心系群眾的韋拔群等革命英烈。因而,以這些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為教育內容,發揮其培育價值。培育大學生黨員黨的宗旨服務意識,培育他們學習黨的群眾路線,以引導他們做好自己的黨員定位,在大學生群體當中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牢記黨的宗旨,堅持想同學之所想,急同學之所急,為同學辦實事辦真事,以便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成為黨的主重要力量資源。
(三)作風教育的新榜樣
“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9]黨的作風建設是黨十分關心且重要的問題,優良作風教育是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重要保障。其中,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捌D苦奮斗”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艱苦,二是奮斗,即要求我們在生活上要保持勤儉、節約、樸素,不奢侈浪費;在工作事業上要保持自立自強、志存高遠、努力奮進、有所成就。在生活水平和質量比過去提高了很多的今天,艱苦奮斗優良作風教育成為了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基本上是90后,生活條件比較安逸和優越,他們沒有經歷過艱苦奮斗的歲月,沒有吃苦耐勞的生活經歷,從不需要考慮吃穿住用行的問題,對于艱苦奮斗沒有感悟。因而這樣的生活背景使很多大學生黨員在生活上缺乏節儉的意識,缺少自立自強的精神品質,對自己的生活缺乏精打細算甚至出現隨意揮霍、浪費的現象。對于他們一部分人來說,享受當下是最重要的,艱苦奮斗只是自討苦吃,對艱苦奮斗缺乏正確的理解。因而用八桂紅色文化資源的榜樣來引導大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艱苦奮斗觀念,增強艱苦奮斗優良作風的意識。無論是八桂的紅色革命運動,還是八桂的紅色革命英雄;從革命遺跡、紀念物到革命精神,每一事每一物都散發著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捌D苦奮斗”的左右江革命、拔群精神和湘江戰役等都給大學生黨員起到了榜樣示范作用,由百色起義精神發展到今天的百色精神依然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涵,這一切都在說明艱苦奮斗不應該被嘲笑和遺忘。面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下轉第157頁)
(上接第115頁)現現代化的目標,大學生黨員應義不容辭挺起黨艱苦奮斗的脊梁,以八桂紅色英雄和革命事跡的艱苦奮斗作為新示范和新榜樣,為黨和國家付出力量。
(四)黨紀修養教育的再提升
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是每一位黨員的基本要求,提升黨員的黨紀修養是黨性教育的基本任務。毛澤東曾表示,只要加強紀律性,沒有不勝利的革命;習近平也進一步說明,講規矩是對黨員黨性、對黨忠誠度的重要考驗標準。遵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安排,完成黨交代的任務是每一位大學生黨員必要具備的黨紀修養。如何提高大學生黨紀修養,除了學習黨章等內容之外,也應該學習八桂紅色文化資源中的相關內容,以再提升黨性。提取八桂紅色文化中的突出典型用以教育大學生黨員,使其在情理中都有啟發。比如紅軍搶渡界口渡首事件,在渡江時,領導發出命令:“同志們,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們要模范道守紀律,團長帶好你的團,營長帶好你的營.連長帶好你的連,整好你的隊伍,按建制順序過江?!盵3]113在大家遵守紀律、盡然有序的隊伍下,迅速搶渡成功。再如桂北人民對紅軍嚴守紀律的稱贊;鄧小平對韋拔群高度的評價:“他一貫謹守黨所分配給他的工作崗位,準確地執行黨的方針和政策,嚴格地遵守黨的紀律?!盵10]16諸如此類的革命故事,都是黨紀修養教育的可貴教材。用八桂紅色文化中的嚴守紀律,教育大學生黨員反思自我行為,進而提出自我的紀律要求和黨對黨員的紀律要求,逐漸提升大學生黨員的黨紀修養,為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做好每一步努力。
參考文獻:
[1] 渠長根.紅色文化概論[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7.
[2]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廣西紅色之旅[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
[3] 馬靜.紅色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
[4] 于瑮.廣西紅色文化[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2.
[5] 中央檔案館.鄧小平手跡選[M].北京:中央檔案出版社,2004.
[6] 范方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6).
[7] 廖慶凌,韋鵬雁.探拔群精神內涵,商老區發展大計[N].廣西日報,2009-04-27.
[8] 習近平.在指導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講話[N].人民日報,2013-09-23.
[9]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10]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