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紅
摘 要:職業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地,文化教育關系到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素養,須臾不可輕視。當前,職業院校的文化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重形式輕實用的問題,成為職業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和文化素養難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從職業院校文化教育現狀出發,對職業院校的文化教育如何“脫虛向實”進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目的是進一步提升職業院校文化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職業院校;文化教育;“脫虛向實”
引言:職業院校的文化教育有其特殊性,這和職業院校自身的使命分不開。職業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實用性人才,是能夠適應社會勞動崗位的技術人才,這就決定了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務必在實用上深耕細作。文化教育自然也應該以此為方向,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和競爭力。
一、職業院校文化教育現狀
當前職業院校的文化教育,應該說在重視程度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重技能輕文化,重就業輕發展的教學思想依然占據支配地位,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校園生活中,對文化的接觸和了解都十分有限,甚至很多職業院校有大樓無文化,成為文化的沙漠,文化的死水,非常不利于學生道德和情感的培育。其次是即便職業院校重視文化教育,也往往形式化,不外是校訓,標語,雕塑,亭臺樓榭之簡單組成,既不豐富,缺少層次感和立體感,同時也缺少新穎性和創新性,對學生的影響不大。文化教育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從校園環境建設到制度建設,師生關系建設等,都有其表現和形式,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必須深入學習和領會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特點,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和學生的文化基礎進行文化教育。
二、職業院校文化教育如何“脫虛向實”
1、注重學生興趣的引導
職業院校的文化教育,首先要以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把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職業院校的學生普遍文化素養不足,如果職業院校的文化教育依然“高大上”,和學生始終隔著一層,那么學生依然無法感到文化的魅力和樂趣。有鑒于此,在文化教育上,職業院校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生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樣式和內容拉近學生和文化之間的距離,保障“脫虛向實”的成功。
如很多學生喜歡流行文化,那么學校和教師就可以開展流行文化交流活動,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現自己熱愛的文化。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唱啊跳啊,感受校園文化的豐富多彩。再比如,隨著國學熱的升溫,一些學生出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探索熱情,那么學校和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的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動,如中華禮儀文化,詩詞文化,書法文化等,通過歡樂生動的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限魅力。趕上端午節,清明節等節日,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包粽子,踏青等,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也使文化教育的價值得到凸顯。
2、注重學生職業的結合
結合學生的專業發展進行文化教育,是保障職業院校文化教育“脫虛向實”的關鍵。如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可以開展旅游文化知識講座和競賽活動,針對餐飲專業的學生,可以開展飲食文化教育,既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同時也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做好了文化準備工作。在結合學生的職業進行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哺育,同時也要注重文化內涵和精神的培育。如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就不能只限于文化古跡和文化傳統等方面的文化教育,還可以讓學生多多關注當地文化名人,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從文化名人身上收獲成長的理想和力量,從文化習俗中感受文化的多元化和獨特價值,這樣學生的職業素養才能完善。文化教育的“脫虛向實”,更多的指向學生內在文化修養的培育上,而不是學生知道多少文化知識,這是必須要明確的一點。
3、注重教育方式的革新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教育方式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變革,文化教育也需如此。拿語文教育來說,作為職業院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語文教育肩負著培育學生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素養的重要任務。新時代的職業院校語文教育一定要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加以轉變,摒棄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只有養成以人為本的教學習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才能提高,進而在文化學習中受到思想的啟迪和洗禮。一些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師,要么教學理想不堅定,把語文教育當成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教學上淺嘗輒止,流于形式和應付,要么就是對課文的文化價值體驗不夠,加之教學氛圍不濃,和學生難以進行充分的交流互動,使得語文成為一門披著文化外衣的學科,語文教學價值大打折扣。基于這樣的現狀,語文教育的“脫虛向實”就應該進一步從語文教學實效上下功夫,重啟迪輕講解,重自主輕灌輸,重閱讀輕分析,把閱讀和寫作當成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結合學生的文化基礎,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和寫作素養,保障語文成為一門不可或缺的文化學科,為學生全面文化素養的提升創造應有的教育環境。
三、結束語
新時代職業院校的文化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把文化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之中,用文化涵養學生的內在精神品質,幫助學生成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走好職業路,這既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姜言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02):24-25.
[2]王細芝.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