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麗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作為重要的改革創新發展指導理論,除了給毛澤東思想的進一步豐富、發展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之外,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提供了科學指導。由此可了解到,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來講,是否能夠取得理想成果的關鍵,還是在于是否能夠做到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國情的有機整合。
關鍵詞:新中國成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與啟示
前言:基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驗了解到,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情況的有機整合應給予足夠重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當代化、民族化的協調統一發展。在此過程中要體現出與時俱進原則,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與路線,以此來促進中國化主體力量的全面增強。由此可見,堅持實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能夠促使我國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斷豐富理論指導。
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曲折發展
首先,1949年至1956年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成立新中國之后,我國共產黨人面臨著帶領廣大人民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逐漸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艱巨任務。在經濟層面,應始終堅持公私兼顧、城鄉互助,以及內外交流等政策。同時,對于新民主主義政治與文化綱領的實施也要做出充分考慮,以此來確保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以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之間能夠始終處于相適應的狀態。三年之后,在完成恢復國民經濟這一任務之后,中共中央又提出了改造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加強對農業、手工業等方面的積極領導。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之后,中國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推行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中國國情做出了充分考慮,針對資本主義、個體經濟,以及民族資產階段制定出了正確的方針政策[1]。同時也明確了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等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
其次,在1956年至1966年,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給予深入探索的時期。在此階段,毛澤東同志提出要加強獨立思考,重視、完善馬列主義基本原則、中國革命建設實際情況的有機整合,充分明確該怎樣進行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從總體上對這一時期的中國政治經濟發展軌跡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左”傾錯誤的產生,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中國共產黨對本國的基本國情,以及社會主義本質,還有建設方面的客觀規律未做到清楚認識與把握。同時,易受到諸多教條、經驗主義的束縛,未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發展特征的有機整合[2]。
最后階段,中國共產黨內雖然依舊存在周恩來、鄧小平提出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確趨向的健康力量,但一些激進的理論不符合發展要求,逐漸呈現出與其各類觀點背道而馳的現象,進而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而經過著三十年的探索,不論是對于取得的成就還是經歷的挫折,或者是獲得的正面、反面教訓來說,都在一定程度上,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實現帶來了促進作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新歷程
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落實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以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一步強調、完善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的有機整合,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拓展出了更新穎的發展前景,并逐漸開拓出了具有自身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啟示
首先,其理論成果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得到了進一步豐富與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實踐陸續落實過程中,黨的理論也隨之得到了不斷豐富與拓展,陸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構建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一體系不僅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發展,更多幾代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廣大人民不斷探索、實踐完善的心血,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能夠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礎。另外,其各種理論發展成果經過一系列實踐也證明了,是中國革命、建設的經驗總結,以及基本理論原則,其所有共產黨人智慧的集中體現,能夠為馬克思主義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其次,一系列艱辛探索,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能夠為當代中國發展提供有力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成立新中國之后,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艱辛探索逐漸形成的,從某一層面來講,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有機整合中,中國共產黨人做出的歷史性選擇。成立新中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也在積極帶領廣大人民不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快速前進,且不論是中國經濟、政治建設,還是文化與社會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果。由此可見,就我國當前國情來看,只有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夠為我國拓展出更理想的發展前景,才能夠真正做到振興中國。同時,也只有在此背景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目標,以及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目標才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最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系列成功實踐,能夠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推動提供有力支持,使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可以獲得新的生機。基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這一層面來講,通過重視、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不僅能夠為其運動的成功奠定堅實基礎,在全球政治生活中占據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視的。雖然在發展中也遇到過一些挫折,但發展至今,經過中國共產黨人的科學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已經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且不論是中國人民還是中共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成立新中國之后,通過成功實踐馬克思主義,已經完美的回擊了“社會主義已經失敗”“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等諸多荒謬的論調。鄧小平同志曾強調,世界上積極推行馬克思主義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因為這一理論是科學,即使國家面對著諸多曲折,社會主義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在經受諸多鍛煉之后,人民一定可以從中得到諸多啟示,推動社會主義朝著更健康、理想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對于興旺發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來講,其不僅能夠幫助社會主義真正擺脫各種困境,拓展出更理想的發展前景,還能夠從不同角度來證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也能夠在不同程層面,為那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一些可借鑒的現代化道路發展經驗,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推行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結語:綜上所述,在深入認識、不斷實踐社會主義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經歷了既輝煌又曲折的發展過程。而在此背景下,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禁言教訓的思考總結,不論是對我國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堅持、創新發展,還是對理論創新的不斷推進,帶來的理論、現實意義都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為了取得更理想的發展成果,給今后的改革探索提供有力支持,應從不同角度來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啟示做出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高清.新中國成立60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及基本經驗[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9,11(06):16-19.
[2]趙揚.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經驗與意義[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0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