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瑤
摘 要:老師,解惑授業。要做一名最好的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全面素養。這樣,學生才能在今后的社會中擔起大任。讀完《做最好的老師》這一書,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轉變思想,敢于創新,實現教學的新突破。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感想,為今后教學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最好的老師;如何做;讀后感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在追問自己,良師有什么標準,怎樣才能做一名良師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今天,讀了《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使我對良師標準清晰起來。把這本書捧在手中,如獲珍寶,從書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感受到老師的情懷,也使我找到了做良師的方法和策略。
一、關懷備至
在書中,我讀懂了良師,學會了良師,感受到了對孩子的愛和關懷。對孩子無比的愛,對他們就如同母親般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了老師對自己無比的關懷,讓他們內心充滿了力量,充滿了激情。幼小的心靈不再那么脆弱,而是變得堅強無比,在愛的關懷下,讓他們成長為祖國的棟梁。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不應該拔苗助長,而是像農民培養一棵棵幼苗那樣,從開始對幼苗進行精心的陪護,然后再一點一滴的進行澆水、施肥,最后才能碩果累累。要想做一位良師,關愛永遠不多余。關愛是做良師的基礎。老師是孩子的良師,也是孩子的益友。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僅僅教會孩子知識,還要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要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要想成為一名良師,就要付出愛,付出心血。
二、勇于糾錯
在孩子的成長中,錯誤可能會時常伴隨孩子左右。對待孩子的錯誤,老師不能一棒子打死,要有一顆包容心。要從孩子錯誤的根源入手,找到錯誤的原因,幫助分析,然后再加以解決,從而使孩子得到改進,提升孩子的素質。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能一味的責備孩子,要用包容去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包容,內心就會感到有一種錯誤感,當再遇到同樣的問題的時候,他們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孩子犯錯誤時,不能單純的進行批評教育,要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孩子真的做了出格的事情,也要冷靜處理,要本著糾錯改正的原則,同家長協商共同處理好事情,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不僅是老師,更是孩子的知心朋友。
三、尊重個性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同的個性,有的愛動、有的愛靜,有的學習能力強,有的學習能力差一些,有的外向、有的內向,需要老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引導孩子個性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但是有的課堂嚴肅有余,活潑不足,強調教學模式統一,“一刀切”,沒有考慮孩子不同的個性,導致部分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孩子為主體,了解孩子個性,適時改變教學方法,揚長避短,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促進孩子個性發展。比如在籃球教學中,要針對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制定合理、多層次的學習內容和活動,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對于基礎好的孩子,可以組織籃球競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對于基礎薄弱的孩子,可以進行一些基本技能訓練,增強他們的耐力和靈活性,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活動中,充分展現他們的個性。在教學中,要逐個分析孩子的特長,然后根據孩子的優勢,有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的特長,讓孩子的個性能夠得到開發,促進孩子個性充分發展。
四、創新思維
只有科學實施個性化教育,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于發展個性的學習環境。多年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思想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對于培養孩子個性仍然存在偏見,認為教會孩子技能,強身健體就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不是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完善孩子的個性化。教學應具備創新思維,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設計教學內容,融入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激發出孩子的參與性,彰顯出個性,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優秀的品質,使其個性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在課堂中進行跑步訓練時,如果采用傳統的孩子跟著老師跑的方式,孩子們就會感到無聊乏味,更別提培養個性了,所以可以通過游戲、競賽的方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營造互動輕松的課堂氛圍。在訓練孩子耐力、注意力、速度、力量、反應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勇敢、機智、拼搏、團結的精神和良好的創造能力,競爭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五、加強修養
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老師的良好品行會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會產生無形的教育。在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態度、方法和手段都會影響孩子個性的形成,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一次口頭的表揚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切忌教育方法粗暴簡單,諷刺挖苦孩子,這種情況不但會影響教學效果,而且還會嚴重地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影響他們的個性發展,因此作為一名老師要加強學習和自我修養,做到為人師表,做好示范帶動,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孩子,發揮孩子個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中在發揮孩子個性的同時,老師也要注意課堂秩序,把控好教學過程,做到“活”而不亂、“活”而不放,避免“放羊式”教學,教學中要著眼于發展孩子的能力和個性,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充分展示自我,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孩子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個性。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被書中的思想所震撼,讓我感受到老師的偉大。每位老師不可能都成為優秀教師,但是都必須成為一位良師。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使我深深認識到良師的責任和內涵,不斷向良師的道路上邁進,促進我國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鄭志紅. 用出世的精神, 做入世的事情——《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17(11):58-58.
[2] 李琴.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4):68-68.
[3] 劉珍珍. 《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8(3):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