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 王焱博
【摘要】公共事業管理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空中乘務學院增設的第一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其課程建設須基于學院特色、學生情況以及未來就業方向進行全新定義和探索。《大學英語》課程在其課程設置中占有相當部分的比重,因此研究者利用自身教學之便,對《大學英語》進行新專業建設下的新探索。
【關鍵詞】大學英語;探索
【作者簡介】羅藝(1991-),女,漢族,四川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王焱博(1999-),男,漢族,安徽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生。
【基金項目】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實證研究:Q2018-132。
一、研究背景
大學英語是高校課程中的必修課程。2004年, 教育部印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既要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又能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蔡基剛 2010)。前人調查表明,全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并不令人滿意,課程的目標和定位不夠明確(王守仁等, 2011:7-10)。近年,教育部高教司明確提出將在借鑒201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基礎上,適時頒布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大學英語的改革將進入以服務本校學生和專業發展需求為核心概念的新時期(馮瑗等 2016:17-23)。因此對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探索依然緊迫和必要。
2017年,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空中乘務學院開設了公共事業管理,該專業主要包括客艙安全管理和航空事業管理等方向。《大學英語》課程在公共事業管理課程設置中共4學期,對應學時為54、64、64、32,對應學分為4、4、4、2。與民航相關的工作特點決定了該專業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特別是外語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尤其較之空乘專科專業而言要求更高。本研究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嘗試利用自身教學實踐,擬展開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大學英語》課程的實證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項目旨在研究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空中乘務學院本科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研究者擬通過實證研究的方式,從校本課程論出發,審視該課程,期望使該課程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研究者主要以《綜合英語》的教學實踐為研究內容,包括教案、課堂觀察、教學日記、訪談等數據,望能通過數據分析并總結出有益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建議或結論。
三、課程探索
第一批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英語基礎良好,但依然部分學生生源所在地外語教學水平相對較低,受方言影響重等情況,不但嚴重制約了其外語能力的提升,還影響了英語興趣的培養。再者,由于是新辦專業,該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對專業前景和就業方向迷惘,在課堂上表現出浮躁、迷茫。因此,對本專業《大學英語》的課程體系的建設,既要建立在前人對《大學英語》探究基礎上,又要以新專業的特點進行全新探索。針對以上所述的課程和現有學生的特點,研究者與教研室老師為幫助學生進一步夯實語言基礎、提高學生外語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通過率,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對《大學英語》課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課程建設。主要體現在教材選用、教師備課授課、學生反饋等幾個方面。具體內容如下:
1.在教材遴選方面,不拘一格,多方比較。教研室對上外教育版《大學英語》、《21世紀英語》、《新視野英語》、《創新大學英語》等多種國內主流大學英語教材進行比較,綜合考慮全校其他本科專業《大學英語》課程所使用教材,并且定期組織教師對已經使用過的,正在試用中的,及出版社提供的尚未經試用的教材內容,特點進行對比。力爭選出既符合公共事業管理學生的自身水平,又能滿足學生對時尚的需求,內容健康向上,話題新穎,有時代特色的優秀教材,最終選定外研社《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2.在教師備課、授課方面,提倡群策群力,各展所長。在緊扣教學大綱的前提下,鼓勵教師不斷的推陳出新,杜絕一次備課,使用一生的現象。鼓勵教師相互交流,對教學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體攻關,例如:如何上好第一堂課,如何解決學生上課用手機問題,如何杜絕作業抄襲現象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組織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并且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并定期組織公開課講課比賽等形式,形成了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良好風氣。在授課內容和形式方面,做到對教材依靠但不依賴,針對公共事業管理的學生英語基礎良好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小組presentation、角色扮演、無領導小組辯論等多種活動。對學生提問較多的問題,進行專講專練,不放過任何教學死角。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大學英語》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五項基本技能都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這門課的表現直接反映了學生的綜合語言素質。所以,教研室積極鼓勵任課教師在各個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并將這些科研成果直接反饋于今后的教學實踐。
3.教研室一直注意聽取學生反饋,不斷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調整,以提高教學效率,融洽師生關系,加強教學效果。同時,教研室還本著走出去的原則,及時對民航相關用人單位進行拜訪,積極聽取他們對本科學生的要求,尤其是了解外語語言能力方面,并將這些意見和要求用于指導我們今后的教學實踐。
四、研究總結
作為新專業下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使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布置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利用互聯網等鮮活教學資源,采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特定話題和場景,加強說的訓練;通過聽寫練習、重點句型和短語以及段落的翻譯,便條、書信等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口筆頭能力;定期觀看經典英語電影,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用英語交流的習慣;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已有教師資源營造學習氛圍,提高交際能力;支持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成立剛滿一年,只有不斷改革、探索和實踐,才會證實《大學英語》課程建設的成功性。空乘學院乘務英語教研室的《大學英語》課程探索依然在持續,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其它院校同類專業的交流,摸索有益于空中乘務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建議。
參考文獻:
[1]Graves,K.The Language curriculum:A social contextual perspective[J].Language Teaching,2008,41.
[2]Marsh,C.et al.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M].London: The Falmer Press,1990.
[3]陳冰冰.國外需求分析研究評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2:125-130.
[4]陳冰冰.大學英語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論構建[J].外語學刊,2010,2.
[5]胡開寶,謝麗欣.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未來發展方向研究[J].外語界,2014,3:12-36.
[6]錢銘.普通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學生需求分析[J].山東外語學刊,2014,2:60-65.
[7]蔡基剛.關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306-308.
[8]馮瑗,陳堅林.我國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校本化現狀與影響因素探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6.2: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