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華
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傳統觀念仍存在于家長、學生及部分教師心目中。
雖然素質教育提倡已很久了,但是在許多家長、學生和一些教師心目中,“主課”和“副課”的觀念并沒有抹去。在許多人心目中《科學》這門課還不知為何物,是干什么的,至少是排在“副課”、“二流”學科的隊列中的。家長、學生覺得學得好不好,學不學都無所謂。代課教師也大部分是兼職,帶一門主要學科,再附帶教幾節科學課湊課時數,沒時間備課,沒時間準備實驗,上課很少做實驗。考試時找一些復習題讓學生背下來,做幾套試題,期末考試也能考出不錯的成績。
二、循環使用教材的負面影響。
自循環使用教材以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每學期都有部分學生沒有課本,上課時幾個人擠在一起看一本書,有的學生根本就看不到課本,有的幾個人擠在一起注意力也不集中,不是說話就是做小動作,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每學期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有新課本,大部分學生都使用往年學生使用過的教材,部分課本已殘缺不全,課本上已圈畫涂寫的面目全非,一些表格的數據、結論都已填好了,上課時學生懶于思考,懶于動手。
三、實驗條件不具備,班級人數多,任務重時間緊。
科學課本上大都只提出了一些問題,出示了一些圖片,而科學結論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實驗、感悟,教學的重點就是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然而受條件的限制,儀器室、實驗室管理人員都是兼職,借用儀器不方便,代課的老師還沒有習慣到實驗室上課。
農村學校班級人數多(一般都是五六十人),教學任務重時間緊,多數實驗只能做演示實驗,沒條件做分組實驗,實驗效果不明顯。語數英等學科學習任務較重,作業多,學生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學科課外的任務,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鞏固科學課上已形成的概念,沒有時間去觀察、探究,只有利用有限的上課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
因地制宜上好農村科學課
一、轉變觀念,準確定位。
本著為學生終身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宗旨,科學教師自己首先要樹立起科學課與其他學科同樣重要的思想,沒有主次之分,要像其他學科一樣認真備課、上課,采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探究精神和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奇是打開神秘知識寶庫的一把萬能鑰匙。小學科學不是要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全部掌握,科學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興趣和探究精神,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教給觀察、思考、實驗、探究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我在每節課一開始不急于講課,而是先講一個包含科學知識的小故事,或者是科學家的故事,猜有關科學知識的謎語,也或者做一個小實驗,提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養成凡事都要問個為什么的習慣。
三、充分利用課堂40分鐘,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次實驗。
科學知識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準確性。課前教師必須對課本上涉及的科學知識及相關的資料充分了解,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多次實驗,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思考如何將這些知識通俗易懂的教給學生,語言力求幽默風趣。一些實驗的準備需要提前很長時間,如一些植物生長的觀察,實驗需要提前數月的準備。課堂上力求讓學生有時間思考,參與交流討論,多動手實驗。學生動手實踐后得到的知識記憶最深刻。
四、聯系生活實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生活中學科學用科學。
課本只是個引路者,只是給我們舉了一些例子,提了一些問題,引導我們去思考、探索,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調整順序,適當擴展。如春天植物開花了,我們就先學習有關植物生長的內容,帶領學生到校園,到野外去觀察,而不是一味的依賴于教材。科學教師還要善于搜集一些科學方面的素材和實驗材料,不斷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知識面。同時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收集“廢品”,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學具(如太陽能熱水器、自制水鐘等)。并且引導學生也要積累相關的一些素材和材料(如廢紙盒、飲料瓶等),關注科技方面的信息,觀看有益的電視節目(如“動物世界”、“是真的嗎”、我愛發明、挑戰不可能,科技頻道等),上網查詢資料等。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玩中學,學中玩。
結合學科特點,開展相關的活動。 利用“三小”(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作品展示活動,自制教具、學具展示活動等各種各樣的形式滲透科學知識,進行科學教育。如學習《浮力》時開展船的模型展示會,學習《各種各樣的巖石》一課時,通過提前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石頭(“淘寶”),課堂上展示、介紹自己的石頭(“夸寶”)、(“拍賣”)等環節,學生興趣較高,積極參與,在玩耍中學到了相關知識。通過定期開展講科學小故事、小實驗演示比賽、知識搶答等各種形式讓學生了解科學知識。還可通過少年宮科技興趣小組,科技之春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隨著“雙高雙普”及“國家教育均衡縣”的創建和驗收,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大幅度提高,規范辦學得以實現。班班通等多媒體設備安裝到位,網絡全覆蓋。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知識學得快,記得牢。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和豐富感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信息讓學生認識一些不熟悉的,復雜抽象的事物,如四季知識,星座知識,地球的構造,火山、地震的原因,生物的進化等。還可以優化實驗教學過程,通過仿真實驗,創設實驗情境,指導學生實驗,達到提高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