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靜
摘 要:本課通過音樂作品《一根竹筷容易彎》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平時該怎樣發揮合作的價值,提高自己參與群體、融入群體、友好相處的能力。
關鍵詞:教材;教學;目標
1 教材簡介
1.1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教材選自湘南文藝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五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本課通過音樂作品《一根竹筷容易彎》,主要讓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白合作、眾志成城的重要性,以及平時該怎樣發揮合作的價值,提高自己參與群體、融入群體、友好相處的能力。短短的一節課不應該負載過多的東西,而要實實在在的讓學生“學有所獲,學得快樂”。
1.2 學習者特征分析
從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特點來看,由于其經過了前期的一些音樂基礎的學習,其一般對音符、節奏等有了些淺顯的認識,這就為本節課內容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處于五年級年齡段的學生往往對有著一定的好奇心和嘗試欲望,并且這類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運用這些特點,來進一步提供給學生一些獨立探究的空間。
2 目標預設
2.1 知識與技能
能用明亮和諧的聲音演唱,《一根竹竿容易彎》,從中感受湖南民歌風格特點。
2.2 情感
從音樂活動中感受領悟“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3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合唱和獨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彎》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能夠對通過這首音樂作品,從中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的含義,并且由此引申到自己身上,自己去思考該如何在生活、學習中踐行“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4 設計理念
在進行《眾人合伙力量強》這節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重點使希望通過本節內容教學,一方面,讓學生能夠會唱這首歌,實現其音樂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彎》中所蘊含的道理,由此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滲透教育。同時,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地方民歌的魅力。
5 教學準備
音樂帶和琴。
6 教學過程
6.1 開始部分
第一步:向學生播放事先準備好的插件(主要是演示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斷,幾根筷子不容易被折斷的實驗過程),在通過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也能夠為學生更好理解本課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在學生觀看導課視頻完畢后,向學生提問,這是一個有關什么的視頻,然后學生會有各種各樣的回答,但是老師先不做點評。
第三步:在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后,教師將《一根竹竿容易彎》這首歌向學生進行播放,與此同時將這首歌的歌詞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能夠在聽的時候關注這首歌的歌詞內容,并去思考意思。
6.2 基本部分
第一步:在學生欣賞完了湖南民歌《一根竹筷容易彎》這首歌以后,讓學生結合黑板上老師寫下的各自,來談談對歌詞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在提問以后,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進行相互交流和自主思考。
第二步:結合學生的想法,老師通過循循善誘,來將這首歌所蘊含的道理向學生進行講述。
第三步:帶領學生正式學習這首音樂作品,再為學生播放一遍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彎》,然后帶領學生歸納方言韻味,找到歌曲中的方言,并進行適當的指導,來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方言的發音特點。同時,教師繼續分小段播放這首歌,并帶領學生從中繼續聆聽,說說曲調特點。
第四步:帶領學生跟在后面學唱這首歌,教師一句一句邊彈邊帶領學生唱,然后完整地帶領學生唱一遍。在帶領學生唱這首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這首歌中所蘊含的“團結就是力量”的氣勢,在一些重點部位要加強對學生音調的指導。
第五步:為了了解學生對這首歌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己舉手上臺來演繹這首歌,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上臺演繹這首歌。運用多種形式來演唱歌曲,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增強了他們表現音樂的能力,并且放手讓學生討論選擇出更好的歌曲演唱形式,即尊重了學生的意見,培養了他們思考和總結問題的能力,又讓他們在自身參與體驗歌曲演唱中體會到了歌曲中蘊含的深刻道理。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也體現小組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且一直貫穿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用各種演唱方式來表現歌曲,不用過多的說教,孩子們從演唱中,情感已得到了升華,更深的體驗了團結就是力量,眾人合伙力量強的道理。
6.3 結束部分
在學生學習完成這首歌以后,教師繼續回到這首歌的歌詞上,讓同學們思考,“一根筷子容易折彎,幾個筷子不容易折彎”這是為什么呢?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道理?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學習中應該怎樣來發揚“團結就是力量”的精神呢?然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討論、思考,并讓其自由發言。
最后,帶領學生再次一起合唱這首歌。
7 教學反思
當前,隨著基礎教育階段德育工作的不斷被重視,要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其全面發展,落實“樹人”的任務,作為音樂教師,必須要善于挖掘一切能夠適應學生的美德元素,并且通過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的方式,來向學生進行傳導,讓學生能夠從中吸收有益的道德營養。而音樂課堂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感性和靈活的學科,同時也沒有應試壓力,內容的延伸可以相對廣泛一些,因此,就可以利用音樂課堂的這些特點,來多增加一些即和課堂相關,又和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共融的內容,來幫助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就音樂作品而言,其本身是比較能夠直觀體現音樂創作者或者演唱者的心理、情感、認知的一種東西,因此,音樂教師要能夠利用音樂作品滲透來促進學生培養起更加高尚的情操、更美好的品格和更遠大的志向。比如在《眾人合伙力量強》的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我們不僅可以教學生《一根竹筷容易彎》這首歌,還可打破課程大綱的局限,利用網絡資源,積極尋找一些能夠給學生傳導積極力量的音樂作品,也可以是流行音樂作品,如《眾人劃槳開大船》《朋友》等等,讓學生在欣賞、演唱這些歌曲的過程中,內心的美好情感、美好情操能夠被喚起,從而更加踏實、勇敢前進。孩子們在音樂課中的表現超出了我的預料,于是我把準備在下節課中進行的輪唱歌曲內容隨機加入到了用多種形式表現音樂的環節,并且學生還完成的不錯。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去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設計,但這也說明我對課前的預測及時間的把握上做的還不夠,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