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游戲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春節源于蠟祭,年節就是祭祝祈年的日子?!澳辍钡母拍?,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說文·禾部》中將“年”解釋為“谷熟也”,古人謂谷子一熟為一“年”,五谷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已經出現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祭天祈年的活動,人們借此酬謝自然神明過去的關照,祈愿新的一年能得到更多的福佑,祭天祈年逐漸成了新春習俗的主要內容。
我國各民族春節期間都要舉行各種形式的慶?;顒樱渲袧h族、滿族和朝鮮族的春節風俗習慣較為接近。古代的蒙古族,把春節叫做“白節”,正月被稱為“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則過藏歷新年,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將新年稱為“古爾邦節”,春節同時也是苗族、僮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由于傳統中華文明的廣闊輻射范圍,亞洲各國在古代也大都以我國的歷法為標準,有著過年的習俗。春節在日本、朝鮮、韓國、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如今,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活躍,春節等傳統節日文化也從中國走向世界。2018年,中國的春節慶?;顒訛槭澜缗狭斯澣帐⒀b,并且,全世界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與春節文化同時輸出的,還有彰顯時代創新、體現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新時代中國故事?!侗本┤請蟆房闹赋?,中國與157個國家簽署文化合作協定,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機制,打造“感知中國”“歡樂春節”“四海同春”等文化交流品牌,舉辦世界漢學大會等高層次交流活動,中華文化親和力、感染力顯著增強。今天,新時代中國正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信,書寫文化繁榮的絢麗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