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由國家大劇院主辦,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協辦的“名家足跡”系列藝術展之“靳尚誼、鐘涵油畫作品展”在國家大劇院東展廳開幕。此次展覽是二位老藝術家的首次聯袂辦展,展出了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鐘涵的百余幅油畫作品,展品涵蓋他們半個多世紀所畫的人物肖像、風景寫生、創作或創作草圖。
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朱敬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70華誕,以靳尚誼、鐘涵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油畫家在燃情歲月中與新中國共同成長,他們的藝術創作更是與共和國的脈搏緊密相連。在新中國美術史上,靳尚誼、鐘涵對中國油畫藝術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歲末年初之際,本次展覽是兩位先生近些年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我們向老一輩藝術家致敬的一次契機。感謝這些藝術家不遺余力的影響并推動著藝術的發展,讓我們共同享受到藝術的累累碩果。在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一周年之際,本次展覽為大劇院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觀眾帶來一次別樣生動的油畫藝術體驗?!?/p>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靳尚誼和鐘涵一起共事近60載,前者曾任該院院長,后者原為學術委員會主任。他們攜手為中國美術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油畫創作人才,桃李滿天下。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在致辭中談到:“今年正值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在發展歷程中這所學校孕育了藝術大師,創作了經典作品,培養了藝術人才,成就了中國美術的高峰,也是藝術家成長的搖籃。一代代藝術家在這里辛勤耕耘,致力于教書育人,專心藝術創作,靳尚誼先生和鐘涵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老一輩藝術家把自己的藝術和教育實踐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兩位先生的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情感變化。他們緊隨時代,不斷創新,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外來的藝術緊密融合,走出了中國油畫發展之路。”
本次展覽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和響應,中國美術館就是其中之一,為本次展覽提供了兩位藝術家大量的藏品。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讓我很感動的是,像靳先生和鐘先生這些耄耋之年的老先生還在學習和進步,是我們的榜樣。中國美術館藏有兩位老先生的作品,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通過他們的作品可以看到時代的變化。這一次作品在大劇院的展廳中展出,在不同的環境中,這些作品釋放出的美妙之處和帶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中國美術館和國家大劇院也會有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以后會有更多中國美術館的藏品在國家大劇院中展出?!?/p>
與以往展覽關注兩位藝術家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所不同的是,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更多選自他們日常的藝術創作,創作年代跨五十載,許多罕見作品集中亮相。其中,許多作品不僅較全面地反映了他們的藝術成就和各自的藝術面貌,更生動地展現出藝術家們以新時代的藝術視角,將西方油畫本體語言與東方傳統文化精神融為一體的獨特藝術語言,這種融合所產生的審美情趣深深地影響了后來人。

靳尚誼先生的作品,人物造型體積厚重、富有力度,用色含蓄典雅,刻畫了一個屬于崇高與優美并存的世界,他以現實中國人物的形象創造出含蓄、典雅、沉靜、和諧、單純的古典美。在此次展覽中,靳尚誼的作品多為人物肖像,其中包括60、70年代的人物寫生、80年代對人物畫探索的作品、90年代確立個人風格后的系列創作及近些年來對現代平面裝飾風格探索的作品。
靳尚誼在展覽開幕式中說道:“油畫家和國畫家不一樣,國畫家越年老畫得越好,而油畫家則會隨著年紀的增長畫技衰退,畫種不同所形成的規律不同。年紀大不能老辦展覽,我近期畫得好像有點變化,但是沒有以前有力量,這是人的身體和精力跟不上了。油畫一張畫要畫很長時間,最短的也要幾個小時,需要非常集中的精力。無論怎樣,這次把我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展示一下,讓沒有看過的觀眾,特別是大劇院的展廳來展出,可能會有些新鮮感?!?/p>
藝術家借助當代的名人和普通人物嘗試油畫的各種語言,囊括了從古典方式至印象主義直到平面化的線性處理,旨在以豐富多變的形式塑造不同時代的人文精神。靳尚誼畫中的新疆人物,形像結實、構圖穩固,于莊重中透露優雅;他所畫的身邊人物肖像,采用多變的形式,或以線條構形,在平面的形體刻劃中寓生動的筆觸塑造,或以近似點彩的筆觸建構形體,凸顯油畫筆觸的觸感和色彩的細膩轉化。藝術家根據表現對象的特征以及自身的創作意圖而采納相應的油畫語言,然而在這變化之中始終保持清新典雅的特質。此外,本次展覽中亦展出了靳尚誼的風景寫生系列作品,這些作品語言洗練、色彩質樸、意境悠遠,如雋永清新的詩歌般令人耳目一新。

鐘涵在展覽開幕式致辭中談到:“剛才提到我們這一代油畫家與共和國一起成長,我在1955年到了中央美術學院工作,一直到現在。老年畫家很明白一點,就是繪畫仍然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家還在互相學習?,F在大家有了很好的藝術環境,從中得到的藝術教育和藝術修養是以往不曾有的。畫家雖然是獨立進行創作,但每一次展覽都有成百上千人在背后支持著我們,為我們的展覽投入無數心血和工作。只要手還畫得動,我們這些老畫家就繼續畫下去,這就是我們能給大家的回報?!?/p>
鐘涵先生曾無數次風塵仆仆深入黃土高原地區,把心血傾注在滾滾黃河、纖夫之路上,他渾厚、質樸的畫面中不僅流露出富有詩人氣質的哲思,更體現出他精研中西文化之后,對油畫本土精神所作出的追求。鐘涵的作品大多表現人與自然的艱苦關系,本次展覽中所展出的新疆、河南寫生系列、黃河系列作品,可以看出藝術家用凝重的筆觸和濃重的色彩,表現人與黃土高原、人與黃河等自然艱苦環境拼博的精神,表現人類堅強不屈的悲壯氣概。在他的作品里,一切形體融化在神秘莫測的形相氛圍之中,借助風、云、煙、火等不可觸摸的形狀增強筆觸在畫面的運動感,創造渾然一體的視覺撼動,其濃黑厚重的畫面中,常常以些許跳躍的亮色導引觀者之眼,于其構圖的整體上下文中去讀解具體的形式。在鐘涵的作品中,有一個系列是現代中國油畫畫壇上少見的,即以古代碑刻文字入畫的作品,展現出藝術家深厚的文史素養和人文精神。該系列作品共五件,分別是《碑林》《后土輕羽》《白鶴梁》《沙塵暴之履涉》《泰山經石峪》,也將在本次展覽中亮相。

十年新作,全面展示。此次展覽既是對兩位畫家藝術探索之路的一次簡單梳理,也是對其近十幾年新作的一次集中展示。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深厚的寫實功力與質樸的生活氣息,更反映出老藝術家們對當下的藝術現狀所表現出的冷靜思考。靳尚誼與鐘涵幾乎同時開始了油畫藝術生涯。從兩者早期的作品中可見,其起步皆始于學習蘇聯油畫,由此出發,逐漸形成不同的個人風格。就整體面貌而言,靳尚誼趨于變化中的古典優美,而鐘涵立根于相對恒定的象征壯美。相較之下,靳尚誼的作品偏重于清晰的線性形體塑造,而鐘涵則傾向于明暗塊面的涂繪式造型。這兩種相異的油畫模式正好映射出歐洲油畫史的兩條相輔相成的主線:古典線性與巴洛克圖繪性。因此,將靳尚誼、鐘涵兩位藝術家截然不同的風格展于一廳,對觀眾賞鑒油畫具有特別的意義。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3月15日,觀眾可以追尋著“名家足跡”,體味畫壇巨匠獨特的藝術創造,深切感受他們藝術作品中的東方神韻與中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