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價的尊嚴
460萬元的國家賠償,破了紀錄。1月7日,吉林省遼源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劉忠林支付國家賠償金合計460萬元,包括無罪羈押9217天的人身自由賠償金2624448.58元,以及精神損害撫慰金1975551.42元。去年4月20日,吉林高院再審宣判劉忠林無罪,故意殺人罪名不成立。而他已經坐冤獄長達9217天(約25年),被稱為“最長冤案”。之后劉忠林向吉林省高院遞交共計1667萬余元的國家賠償申請,如今等來了國家賠償結果。
國家賠償是公民在受公權侵害后的救濟,是國家自身的糾錯機制,賠償標準理應體現法治文明的水位。這方面,我們看到了法治的進步:趙作海的15萬元;張氏叔侄的各45萬元;陳滿的90萬元;聶樹斌的130萬元,再到這次“最長冤獄”劉忠林案197萬元的精神損害撫慰金。這種增長離不開公眾的關注,是公眾的關注使司法機關充分意識到公民尊嚴是無價的。
有害的創新
近日,不少路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市民都見到了一個類似露天咖啡座的開放吸煙區,面積足有70余平方米。北京市控煙協會組織專家對此進行實地調查,于6日回應稱,該吸煙區明顯違背《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并涉嫌誤導青少年,應該取締。記者發現,此吸煙區是一公司為宣傳“共享吸煙室”理念而設立的。
當前,共享成為一個時髦詞,共享模式在很多領域成為一種創新,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收益。但要看到,“共享吸煙室”雖然也屬于一種共享模式,卻與控煙唱著反調,對社會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因此屬于一種有害的創新。企業為何要這么做,是僅僅希望借這種共享模式來賺些錢,還是借機為煙草打廣告,也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核查的疑問。
折騰的“藝術升”
每年1月上旬,都是各大藝術高校藝考報名的時節。令人憤怒的是:作為多所藝術院校的唯一報名渠道,一款名為“藝術升”的藝考報名App,竟然鬧出了巨大的“烏龍”,在報名啟動之后頻繁卡頓、崩潰、閃退,導致大量守候在手機屏幕前,等待報名的考生錯過了報名時間,與目標學校失之交臂。
令人憤怒的重點,不是這款App的服務器是否穩定,而是藝考校考這樣一場重要考試,竟然如此輕率地讓一家運營水平堪憂的私營App,壟斷了多家知名藝術院校的報名渠道。正是這種輕率、欠考慮的制度安排,才讓一款App的服務器問題演變成了波及幾十萬考生權益的大事件。對此,促成這一安排的有關責任人,無疑該承擔責任。藝考本身已經足夠艱難,因此,報名的事不該再讓他們感到“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