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偉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英語學習的熱情
(一)運用語言藝術
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如能恰當利用語言藝術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務必要注意提升自己的語言藝術。首先,是要注意保持并提高英語專業水平,要注意防止自身語言能力尤其是口語能力的“滯化”現象。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環境的一個重大因子,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也稱Teacher’s talk),這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口流利的英語會使學生對教師充滿敬佩,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同時教師的教學語言同樣重要,簡潔明了、幽默風趣的語言一定會受到大多數學習生的歡迎,這樣能很好融洽課堂的氣氛。
(二)使用多種教學形式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采取切實可行的行動,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只要是對教學有益、能激發學生興趣的都可以大膽采用,如“daily report”,根據課文改編劇本、英語互動游戲、小組合作活動、播放跟課文相關的影片(或片段)、聽英語歌曲填詞等等。在課堂外,則要豐富英語學習活動,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如組織周末英語角、英文歌卡拉OK大賽、英語風采大賽、編輯英語報紙和板報、觀賞經典影片等。
二、指引學生明確學習動機,增強學習動力
心理學上的學習動機用內驅力和誘因兩個基本要素構成,內驅力能使人在有需要的基礎上產生一種能量和沖力,這是一種內部推動作用,其作用是持久而自覺的。而誘因則為一種外部因素,兩者共同作用就可刺激學習動機的發生。所以,誘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就可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師應教育學生,學習英語絕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升學、拿文憑,而應該強調在經濟全球化下的今天英語學習對個人素質的提升、人生價值的實現和愉悅身心的作用,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了解異域文化和體驗學習英語知識的愉悅;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景”策略來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巧妙設置疑點形成懸念,以激起其對問題的探究。
三、關注學生情感,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忽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然而,沒有學生的精神愉悅、心情的舒暢就很難使英語學習保持最佳的狀態。一方面,要關愛學生。關愛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既是師德使然,也是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協調的師生關系的關鍵所在,要知道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當學生出現語言焦慮時要去鼓勵和引導。
四、增強學生的學習意志,形成持久動力
英語學習畢竟不像逛超市、看電影那樣輕松,在學習中勢必會遇到重重困難和阻力。古語說:“有志者立常志,而無志者常立志”。許多英語學困生就是缺乏意志和恒心,對英語學習忽冷忽熱,得過且過。所以教師應該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英語學習的意志。一方面,在思想上要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習的困難是客觀的,必須勇敢面對,千萬不要急功近利,妄圖短時間就能攻克英語取得好成績;另一方面,學習意志的培養不能停留在說教上,應該把意志的培養細化到每一節課、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個學習任務上。
五、把握學生性格,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須遵循的規律,而要落實這種思想就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思想狀態和性格把握到位,比如對學生的性格的差異教師如若一無所知的話,很容易使很多學生游離在教師指導之外。在實際教學當中,針對那些性格內向和存在較多學習困難的學習,由于他們不善于開口和表達,要注意為其提供條件和創造機會,使其體驗到與他人交流的益處和快樂。
六、結束語
中學英語學習的成功有賴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雙重作用,作為中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切不可小覷非智力因素的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并要意識和采取措施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樣,才能幫助調動學生者自身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才能更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