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玲
摘要:新時期背景下,體育運動學校開辦目標就是為了充足我國運動人才,從而實現體育強國目標,培養學校內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是提高項目水平的關鍵。本文將從開展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出發,分析針對比賽所開展的靜力訓練、速度爆發力訓練、綜合力量訓練以及科學安排訓練密度等策略,為相關人員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體育運動學校;舉重運動員;力量訓練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世界范圍內都對運動加大了關注,其中舉重作為多種大型體育運動中開展的重要運動項目,更是受到很多青少年的青睞,因此體育運動學校也建立了對應課程,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參加多種比賽,因此做好賽前力量訓練對培養其舉重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體校中舉重運動員開展力量訓練的重要性
分析舉重運動的結構不難看出,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在沒有接收到更多技巧性動作訓練的基礎上,具備良好力量可以決定舉重比賽的效果,如果沒有力量作為基礎,那么無論其他各項生理素質多么優異,也很難在各大比賽、運動會上取得滿意成績。舉重運動主要依靠的就是運動員的上肢力量,從比賽標準來看,力量掌握水平及大小是決定輸贏的關鍵。自該項運動發展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我國都是舉重運動的佼佼者,曾經在多種大型體育活動上取得了良好成績。而這些結果與榮譽都是運動員付出了汗水與訓練所得來。縱觀所有體育項目當中,力量訓練的優劣是運動員競爭力的核心表現,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專業的力量訓練,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在其中遵守自然生理原則,采取多樣化訓練方式協同進行,規范、有效的推進運動員綜合身體素質的提升,滿足我國體育人才的儲備需求。
二、針對比賽的力量訓練策略
(一)靜力訓練
舉重運動員想要實現力量訓練首先自身要具備優秀的神經調節能力,利用中樞神經調節自身肌肉運動,從而在緊張的進程中及時發揮出肌肉變化,讓更多肌肉組織加入到爆發作用當中。靜力訓練作為一種基礎訓練,其根本目標是為了加強運動員的肌肉承受能力以及耐力強度,通過提升其自身肌肉承重能力而強化其對于重物的承載效果。在實際開展訓練時一定要按照科學方法進行,例如:運動員可以利用半蹲式方法起到力量訓練的效果,教練人員可通過不斷提升其承重,起到提高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靜力訓練過程中,運動員不能站起、蹲下,需要始終保持著半蹲狀態。該方式需要結合人員自身實際身體素質來進行時間調節,例如:重量小則半蹲的時間較久、重量大則半蹲的時間相對較短,由于體育學校內有不同年紀的舉重運動員,所以教練要分層化的安排強度、有針對性的開展靜力訓練。
(二)速度爆發力訓練
在面對舉重比賽時,運動員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速度爆發能力,同時還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做支持,從而才能在對應項目上取得滿意成績。在開展速度爆發力訓練時,受到多方面影響,每個人之間的體能、心理素質都會存在明顯差異性,而且不能否認的是,這種先天條件也會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教練不能采取統一訓練目標,要利用分層化手段。目前超等長力量訓練法是我國體校中培養速度爆發力比較常見的手段,該方法最早應用在田徑、籃球、足球等項目運動員訓練上,通過加強其速度爆發力,提升自身的彈跳力以及彈跳高度。最近幾年,有人將其應用到舉重項目訓練當中,并且已經取得了良好反饋,因為舉重是有一個“下蹲支撐”階段,而想要這個階段與后來的“起立”有效銜接在一起,就需要運動員自身具備良好的彈跳能力。例如:教練可以首先鍛煉其速度爆發力,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加大負重。除此之外,在訓練時還需要注意要將肢體協調性以及力量使用準確性融合在其中,從而提高舉重這一連續動作的節奏性[1]。
(三)綜合力量訓練
綜合型力量訓練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將多種力量訓練手段有效銜接在一起,一般情況各項訓練比例為:動力訓練70%、靜力訓練15%、退讓訓練15%,需要注意的是,其中靜力訓練需要保證在整個過程的末位進行。動力訓練占比最大,由此可見這也是培養舉重運動員力量儲備的關鍵步驟,肌肉在正常運動時,可以利用縮短效果來打破力量阻力制約,實現舉重目標。在實際進行時還需要注意要做好大肌肉群與小肌肉群之間的聯動訓練,良好的小肌肉群效果能夠減少拉傷出現的可能性。
(四)科學安排訓練密度
教練在進行運動員力量訓練時,首先要對項目特點以及人員身體素質進行判斷,一般情況下,可以重點先針對上下肢和腰背部的大肌肉群進行訓練,并且有針對性、科學、合理、規范的安排訓練密度以及強度,以此提高力量訓練的實際效果。很多時候運動員需要面臨比賽,因此可以酌情提高訓練強度,從而起到儲備體能的目標,但要避免發生過度疲勞,運動損傷等現象。在體育學校開展的舉重訓練項目當中,負荷量所帶來的延緩效果,相比較強度來說,會產生更加強烈、明顯的作用,所以只有采用科學的負荷量訓練密度才能進一步提升舉重運動員成績,反之不科學的力量訓練強度更會導致相關成績的下降,如果過度急于求成反而會影響運動員身體情況,情況嚴重時甚至會改變其職業生涯發展。由此可見訓練強度密度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其能夠讓舉重成績發生較快和適宜的上升。在進行訓練密度與負荷強度的規劃時,要站在發展角度看待運動訓練目標,考慮到運動員長遠發展情況[2]。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培養舉重運動員時需要重視起力量訓練作用,由于該項訓練技術型、綜合型均比較強,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錯誤訓練影響運動員發揮的情況,相關培訓人員需要對力量訓練理念以及措施有一定了解,不能盲目求成,否則強度過高青少年運動員無法負荷,不僅影響了其比賽成績,情況嚴重時還會耽誤其整個舉重職業生涯,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科學的訓練方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莊寅卿.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初探[J].考試周刊,2017 (15):162.
[2]劉紅敏.體校舉重運動員力量訓練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 (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