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社會,人類智慧、人文和道德的體現之一——設計,作為一種視覺傳播手段,已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有力手段,現已以不同形式和媒體傳播信息,廣泛應用于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它已成為人們和社會及社會階層之間交流信息的必要渠道。因此,當前平面設計應該考慮受眾的心理影響和需求。
關鍵詞:心理效應;平面設計;應用
在現代社會,平面設計它不再僅適用于專業行業,而是擁有更廣泛的受眾,由此可見它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提高平面設計的親和力和吸引力,當今的平面設計應更加關注受眾的心理效應。
1.平面設計中的心理效應
平面設計的基礎是心理效應。平面設計中的心理效應是指平面設計中的元素可以激發人們的情緒和喚起人們的感受,是對人們的心理和情緒造成最直觀沖擊的一種情況。只有當人們觸摸元素和事物時,他們才能擁有長期的品牌發展。圖形設計中心元素的元素有三個:顏色,圖形和文本。對于顏色,它們與人們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可以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體驗,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至于圖形,圖形的形狀和搭配是信息傳遞的重要元素,便于人們的理解和感受,它是平面設計中最有意義的藝術表現形式。言語,是最常用的符號。對于設計元素,漢字本身就是最偉大的平面設計作品,藝術字體的設計是企業或個人的形象名片。
作為一種視覺傳播行為,平面設計在從環境,交流方式,內容等方面判斷作品質量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氛圍不斷揮之不去,這使得人們傾向于從商業的角度考慮作品的質量,而忽略了觀眾的追求和自身的內在承載能力,阻礙了業務和受眾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在一個設計導向的時代,目前設計師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為此設計師要將圖形設計的概念和模式推向新的方向,就必須提高創新能力設計更多特色作品,同時將平面設計作品不時進入觀眾的視線,巧妙地改變了觀眾的審美和需求。它就像一把雙刃劍,表達合適可以幫助觀眾塑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相反以嚴格的方式向觀眾表達其信息,則會引起觀眾一定程度的反感。
2.受眾心理在平面設計過程中的接受路徑
對于平面設計,一方面要具有深刻的意義和畫面,一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視覺表達能力,體現在圖形設計向觀眾傳遞信息時必須制作自己的信息和心理需求。我們可以自愿接受。這種心理影響是判斷一項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原則。
(1)認知經驗轉移情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面對新事物人們總是通過第六感或過去的經驗找到精神共鳴,一旦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與事物達成默契,他們就會自然地將自己的情感轉化為事物并在心中實現默契。例如,CCTV播放洗媽媽腳的公益廣告得到了人們的一致認可,主要是因為這則廣告反映了社會中最常見的現象,我們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默契。這種現象足以讓人發人深思。還有麥當勞的廣告,善良的微笑和圖片上的面包等都是通過知經驗轉移情感,讓人感受有胃口。
(2)錯誤的視覺效果是由類似的特征引起的。一般而言,這種情況的具體實施方式是類似的關聯。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因為這種信息在在傳播過程中第一時間和第一反應中很容易進入觀眾的心靈和意識,情況就是這樣,從而對產生積極意義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3)注重審美情感。追求美自古以來是人性的一部分。由于思想的轉變在現代社會中對美的欣賞已成為一種時尚。運用審美原則我們創造了一種審美的意境,平面設計作為一種美學,逐漸成為人類追求的一部分。在設計中,設計師往往注重審美情感,創作增添美的特定特征的富有內容和意境的作品,滿足人們的審美理念。
3.心理效應應用在平面設計的方法
在現如今的平面設計中,心理效應應用的不夠深入。對于元素和產品,它沒有深刻觸及消費者或觀眾的心理,沒有很好地控制觀眾的情緒,沒有觀眾立體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表達的作品,也沒有直觀的平面設計作品。情感表達使觀眾無法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意義。設計元素不突出,搭配不和諧,對于平面設計的心理效果無法更具體的表達,是當前平面設計的主要問題。有幾種方法可以優化平面設計的心理效應。
(1)顏色的使用和搭配必須具有影響和感性。黑色和紅色的設計可以創造一個立體感的時尚,這對于一個色彩塑造工作可以是最直觀的表達,如更多的黑色和更少的紅色使工作更神秘和時尚,紅色在黑色中像升起的太陽一樣,有象征性的向上發展。
(2)圖形設計和搭配必須無違和感。圖形在工作中的設計和應用可以使觀眾直接了解工作方向。對于流暢的圖形,大多數都是面向服務的企業使用的;對于尖銳的邊角,大多數都被有競爭力的企業用來表達沖擊力和前瞻性態度;因此,圖形的設計也非常特殊。
(3)文本設計需要識別。文本設計是企業的面貌。在企業中,人們首先看到的是企業的名稱,然后企業名稱的識別歸因于文字設計。嚴謹和細致是文字設計的基礎。立體感和設計感的結合可以使文字設計更具沖擊力。
平面設計在城市化和美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一點。我們不能盲目追求平面設計帶來的商業價值,而忽視人的因素——觀眾心理需求和情緒體驗。在未來的設計中,應加強對受眾心理的分析,研究和應用,尤其是情感因素,創造出能夠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的各種優秀作品。就社會發展而言,平面設計的心理效應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審美意識,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態,在生活中展現藝術的別樣美、感染力。
參考文獻
[1]楊紅旗,賈麗麗,王旭倩.平面設計中的心理效應與傳統文化效應[J].包裝工程,2007.9.
[2] 孔新苗.平面設計[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賴振華(1987.08-),女,漢族,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四川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