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與澳大利亞分屬不同的教育體制,進而產生截然不同的校園文化。隨著留學熱的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小留學生從高中甚至初中就進入澳洲學校就讀,他們是否做好思想準備,能否順利融入當地學校的學習與生活?文章將基于個人經歷,對中澳兩國高中在校園環境、課程科目、課時安排、成績評定方式、升學方式及課余生活等方面進行對比和分析,梳理出中澳高中校園文化主要差異,為兩國高中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為未來留學生海外高中生活提供客觀信息。
關鍵詞:中澳,高中,校園文化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進入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的KEDRON STATE HIGH SCHOOL,以一位國際學生的身份全程參與學習,與當地學生共同學習生活了一年,隨著海外學習的結束,回到中國高中校園的我愈發意識到了中澳高中在校園文化上存在的不同,于是萌生出這個選題。
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中所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包括校園布局、建筑風格、校園景觀和各種校園設施;精神文化包括課程和課外文化、學校傳統及治學風格、生活娛樂方式等。校園文化是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塑造學生的精神、心靈、性格,因此對中澳高中進行校園文化對比,在當前留學生低齡化的趨勢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學制及辦學模式
學制方面,澳洲中學教育沿用英國的教育體制,共有六個學年,其中7-9年級為初中,10-12年級為高中,一般同處一所校園中。公立高中由政府出資,約占70%,而私立高中的師資、教學環境更好,學費也更貴。澳洲高中還分男校、女校、混合校,我所就讀的KEDRON STATE HIGH SCHOOL則屬于公立高中的混合校。而中國高中通常與初中單獨設立,國際學生(一般設置某高中國際部)與當地學生分屬不同的校區,在師資、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升學模式上均不相同,是兩套不同的教育模式。澳洲高中班級的學生數量多在25人以下,有利于師生交流、激發學生潛能,在中國高中,通常一個班級有40名或更多學生。
二、校園建設
KEDRON STATE HIGH SCHOOL位于布里斯班市北部的WOOLIWIN地區,學校擁有完備的教育、文化和運動設施,校內外樹木繁茂,生機盎然。校園建筑隨地形因勢而建,以3層以下的中低層建筑為主,建筑之間有連廊相通,座椅、公共景觀靈活地散布于建筑之間,以便于不同規模的學生群體停留。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擁有一片廣闊土地及森林,為學生學習各種戶外課程提供了場地,校園氛圍輕松、自然、明快。相比而言,中國高中大都以多層建筑為主,布局規整,分區清晰嚴謹,戶外活動場地以標準化體育場地為主,少有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戶外活動空間,校園勵志型公共景觀較多,以營造一種拼搏進取的氛圍。
三、課程設置
以上海高中為例,目前科目有語、數、外三門必修課以及六選三的選修課(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再輔以少量的體育、藝術、信息技術等輔修課程,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必修課以及選三的選修課上,因為這些課程分數決定高考分數。而澳洲高中采取學分制,有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分。除了四門必修課(數學、英語、科學、歷史),還開設門種類豐富的選修課(視覺藝術、電腦制圖、戲劇、體育、日語、中文、木工、工程、音樂、美術、舞蹈、媒體、編程等),很普通的澳洲高中都能開出幾十門課,甚至還有大學預修課程,課程廣泛而豐富。允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課,且這些課程都可以作為高考科目,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體驗開發專長和潛能,體驗職業。相比而言,中國高中選修科目種類較少,且與職業關聯度小,絕大部分高中生對職業概念模糊,與中國相比,澳洲高中課程設置能更好地開發學生潛力,能為學生未來就業指導提供更多方向。
四、教學方式
中國高中教學方式一般以老師講課為主,學生的自主性和思辨能力得不到開發。而澳洲高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例如,英語課經常有15分鐘快速寫作,學生每學期閱讀4部左右文學作品并寫出評論,外語課要求學生對一個話題進行3分鐘口頭陳述,寫120字的作文;藝術課要求學生自己做油畫、雕刻并進行賞析;健康課學習常用急救方法、急救器械使用等。
五、學業考核方式
澳洲高中的學業考核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平時成績(11年級和12年級)占總成績的100%,如首都地區、昆士蘭州、塔斯馬尼亞州,學生在這幾個地區就讀,只要認真投入每一天的學習,就把握了兩年后的升學命運。第二種是平時成績占50%,最后的會考成績占50%,如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其中平時成績的評分標準靈活,主要考核形式為小論文、調研活動等,與大學考核方式接軌,中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平時的每一次考試和作業才能獲得理想的成績。這樣的學業考評方式不僅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也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現象。而中國高中目前的學業考核方式還是以高考為主,以考試為主要評價方式,高考決定了學生命運,這也是老師學生對其全力以赴的原因。雖然上海已啟動了綜合素質評價考核,為高中生建立了平時成績檔案,作為高校錄取時的參考指標,但相對于高考成績其比重還較小,還需繼續優化提升。
六、課余生活
在課余生活方面,中國高中有如社團活動、名人名家講座、聯歡會等活動;而澳洲高中則為體育活動、慈善義賣、外出博物館參觀等。對比而言,中國高中學生課余生活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塑造,而澳洲高中更側重體育健身。這種差別緣于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國對于體育的熱情仍處于起步階段,傳統文化中更重視文化素養課程;而澳洲人熱愛體育,學校有足夠大的場地來舉辦體育活動,從而形成不同的課余活動模式。另外,澳洲的大學、科研機構、政府、商業機構等都有專設部門,負責協調高中生的課外社會實踐和,高中生可以去實習,去做助理、秘書,如果澳洲高中生沒能進入名校,他們在高中期間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依然能切實為他們今后的人生服務,這在中國難以想象,一則學生體驗的機會非常少,二則忙于題海戰術的學生們恐怕也分身乏術。
總結:中澳高中在學制、校園環境、課程設置及考核方式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這與兩國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教育體制有關。雖然留學熱越來越火,但以我的切身體會而言,學生要面對的校園文化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學生如果考慮在高中階段出國留學,需要清醒意識到二者的不同,根據自己的情況全面考量澳洲高中是否適合自己,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來應對這些不同。
作者簡介:馬笑元上海進才中學高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