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帶稀棘鳚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鱸形目熱帶魚,通常作為觀賞魚出現在家里的魚缸中。最近生物學家們發現它們可以用來制作止痛藥。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布萊恩·弗萊在大堡礁中抓獲了黑帶稀棘鳚的樣本做實驗研究。在培養過程中他發現,黑帶稀棘鳚捕食時,被它咬中的魚變得暈乎乎的,游得特別慢,并且似乎是任由黑帶稀棘鳚擺布,被黑帶稀棘鳚攻擊時也不會反抗或是逃跑。
原來黑帶稀棘鳚的嘴里有獨特的毒腺,其中分泌的毒液含有類似于海洛因或是嗎啡的一種物質,能迅速作用于被攻擊獵物體內的與痛覺及感受相關的阿片受體,有效抑制疼痛感的產生。所以那些受到黑帶稀棘鳚攻擊的獵物感受不到任何疼痛,都快要被吃掉了還以為自己很安全呢。
生物學家認為,黑帶稀棘鳚的毒腺中分泌的物質可以用來制作止痛藥,比起現有的嗎啡、杜冷丁等止痛藥,止痛效果可能更好,時效更長。生物學家們計劃通過養殖黑帶稀棘鳚,利用其毒腺中分泌的物質來制作止痛藥。
(摘自《天下奇聞》2019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