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如
摘 要:新一輪的“高考綜合改革”已經在全國各地陸續拉開序幕,并已產生巨大反響。“高考綜合改革”體現政府強力意志,是國家教育領域的重大戰略,不可逆轉。如何正確解讀“高考綜合改革”的背景因素與核心內容,高中學校如何積極應對“高考綜合改革”,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必須突破哪些“瓶頸”,即:正確把握“高考綜合改革”的“來龍去脈”,是我們在實施“高考綜合改革”過程中必須深度思考的問題,本文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關鍵詞:高考;綜合;改革
高考綜合改革是政府強力意志、國家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親自審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指出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選拔水平,適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一、高考綜合改革的背景因素
“高考綜合改革”不僅僅涉及到高考改革,更關系到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和中學教育改革,是中學的“教”、高考的“考”、大學的“招”三位一體的綜合改革。作為國家戰略,“高考綜合改革”要從根本上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的問題。
今天,我們國家要求大學培養具有個性化、創新性和國際視野的未來人才,以回答“錢學森之問”。這就倒逼高考要建立選擇性、多樣化的考試形式,而高考歷來是中學教學的“指揮棒”,因此高考改革又倒逼我們高中教育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選擇需求,于是“生涯規劃”“選課走班”等新的課題就應運而生。
我們明顯可以看到,新一輪的高考綜合改革始終以務實的態度,堅持問題導向,總是從現行高考制度存在的問題出發,倒逼我們進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那么,現行的高考制度主要存在什么問題?
——“主要是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F象較為突出,加分造假、違規招生現象時有發生?!薄秶鴦赵宏P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放在我們學校來說,具體的問題主要有:
(一)課程單一,缺乏選擇性(“千人一卷,萬人一面”)
高中三年全部學生學的課程基本上都一樣,高考大家都考一樣的試卷、面對一樣的題目,大學招生都按統一的模式錄取。這就是所謂的“千人一卷,萬人一面”,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沒有個性,缺乏差異性,最終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偏科現象嚴重(“文理分科本身就是一種偏科”)
在高中階段我們國家長期實行的是“文理分科”,實際上文理分科本身就是一種“偏科”,文理分科的結果就是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產生一種畸形現象:文科學生缺乏科學素養,理科學生缺乏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培育不能有機統一起來。而今天我們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通、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兼備的新型人才。
(三)“一考定終身”(機會唯一,多方壓力巨大,負擔過重)
一個學生經過12年的寒窗苦讀,才贏得一次高考的機會,萬一高考失利,將遺憾終身,這樣的高考制度,機會唯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的結果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給學生、家長甚至學校都造成很大壓力,大家的心理負擔都很重。
(四)評價錄取方式單一(錄取“見分不見人”,教育“育分不育人”)
傳統的高考錄取方式簡單地說就是“唯分數論”,大學錄取的時候是“只見分不見人”,導致我們中學的教育也往往是“只育分不育人”,因為高考是中學教學的“指揮棒”,誰也無奈。大家知道,實際上考試的“1分”本身代表不了什么,但是在高考錄取時“1分”卻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所以有人說“提高1分干掉千人”!
二、高考綜合改革的主要內容
針對以上現行高考制度中存在的問題,黨中央確定了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推行普通高?;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保ㄕ渣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具體地說,主要有:
(一)針對“課程單一,缺乏選擇性”的問題,提出了“學業水平考試=合格性考試+等級性考試”的概念,“等級性考試”科目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6選3”(浙江“7選3”)。
(二)針對“偏科現象嚴重”的問題,提出了“不分文理科”,有利于培育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的統一。
(三)針對“一考定終身”的問題,提出了“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增加學生的升學機會。
(四)針對“評價錄取方式單一”的問題,提出了“普通高?;诮y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三合一”:高考+學考+綜評)
三、積極地應對高考綜合改革
(一)順應新一輪的高考綜合改革,高中學校要改變的主要內容有:
1.指導學生正確進行生涯規劃。
2.建立“選課走班”制度,指導學生“選課”,加強學生“走班”管理。
3.建立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加強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4.指導學生正確填報基于“專業組”的高考志愿。
5.重建教學管理制度、教師評價制度、績效評價與分配制度等。
(二)面對高考綜合改革要解決的問題:
何時選課問題、走班教學問題、課程安排問題、教學管理問題、學生管理問題、教學評價問題、校本課程問題、綜評管理問題、學科教學問題、質量提升問題等。
(三)爭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解決的問題:教室問題、師資問題、經費問題、教學資源問題、課程安排問題、信息技術手段問題、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問題。
四、高考綜合改革帶來的挑戰
首先,值得慶幸的是,浙江、上?!耙皇∫皇小钡南刃邢仍嚕瑸槲覀兊母母飹咔辶艘恍┱系K,提供了一些經驗,鋪平了一些道路,所以在一些問題上我們可以少走彎路,比如:不再有“一年兩考”的煩惱,不再有“等級性考試時間安排”的困惑,不再有“等級性考試科目賦分的等值性、公平性”等問題。
前人探路,后人少走彎路。當然,改革不能一勞永逸,改革永遠在路上,新的問題總會層出不窮!面對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至少還有以下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關于功利性選擇選考科目的問題
增強學生的選擇性是這次高考改革的最大亮點。選考科目的改革在理論上,可以擴大高校和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但考生和家長在選擇科目時,首先關注的是哪個科目組合能得到高分和對自己有利,沒有按照學生的學習潛能與專業興趣來選擇科目。
浙江省2017年高考報考25萬人,選考物理的學生只有8萬多,僅占報名人數的30%(2016年浙江省選擇理科綜合的學生占63%)。在上海,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有25%的高校對選考物理科目提出要求,有30%的學生選擇了包含物理的選考科目組。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愿意選考比較難的物理,是因為不能獲得較高的等級,影響高考總分。雖然有些高校專業明確要求選考物理,但學生寧愿選考其他如生物、化學、政治、歷史等較容易得高分的科目。學生以這種功利的態度對待選考科目,不僅對中學的科學課程學習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同時可能導致將來理工科人才培養結構出現嚴重失衡。
對策:針對影響選考物理人數下降的主要因素,今年初,教育部提出建立三個機制加以完善。第一是最低保障機制。第二是科目引導機制。第三是賦分優化機制。
(二)關于生涯規劃及其指導問題
社會發展變化很快,學生心智尚處于不穩定不成熟的年齡階段,有能力科學規劃自己的生涯嗎?教師、家長有能力指導學生正確地進行生涯規劃嗎?如果學生的生涯規劃漂浮不定還有意義嗎?
對策:成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加強教師“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培訓,培養專業的“生涯規劃師”,等等。
(三)關于“選課”的準確性問題
學生何時開始選課?學生如何判斷自身的學科潛質?學生對高校的“專業組”能了解多少?學生能把握自己的興趣愛好嗎?如何結合生涯規劃指導學生選課?等等。
對策:建立“選課”電子化管理平臺,加強教師“選課指導”能力培訓,加強高?!皩I組”宣傳,加強學生選課培訓等。
(四)關于“走班教學”的教學質量保障問題
“走班教學”是學生選課基礎上的必然結果,但是“走班教學”不可避免地給教學管理會帶來許多問題,一般來說,教學班相對行政班在組織結構上會比較松散,所以,從“一省一市”的實踐經驗來看,教學效果普遍也比較差,教學質量普遍比較低。
對策:建立學生“選課走班”電子化管理平臺,采用比較穩妥的“中走班”形式,優化教師、教室配置,優化課程、課時設置,加強“教學班”管理,等等。
(五)關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的使用問題
我省已完成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研發,并面向試點設區市開展電子平臺應用的省級培訓與部署使用,目前正逐步推廣到全省設區市所有高中校使用。
省教育廳通過省級管理系統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檔案提供給高校,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各高校應在招生章程中明確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使用辦法并提前公布,規范、公開使用情況。
在高考招生中,高校依據學生的高考成績并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錄取;在自主招生中,高校依據考生高考、學校自主考核情況并參考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上?!?31”、浙江“三位一體”)
對策:高一年段加強綜合實踐活動、社團活動,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保存活動原始紀錄和照片,待“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建立后將信息導入到平臺上。
總的來說,新高考更側重于制度變革,新課程則更側重于內涵建設?!案呖季C合改革”以后,“選課走班”等等更多的是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而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課程與課堂”,特別是走進新課程以后,我們要“教什么,怎么教”,怎樣執行國家新的課程方案和落實新的課程標準,怎樣將“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過程中,以促進我們學校的學科建設與教師轉型、促進我們學校的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這是我們高中學校更要長遠謀劃的發展課題,也是我們國家層面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更要深謀遠慮的戰略問題!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18年度開放課題《“基于新高考的教學管理制度重建”之研究》(KC-2018001)論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