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塊敲門磚,多年的苦讀就是為了高考的“臨門一腳”,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數學在高考中的占比較大,數學的知識也具有多邊性、復雜性的特點,高考的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里對數學進行思考,并要結合思路進行驗證,就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考試技巧,數學中有很多的問題直接的去探究其內涵會發現阻力重重,而將已知的概念轉化成其他的相應條件,或者將隱藏的條件計算出來,那么隨之的問題思考也就以簡化繁,將原問題化解再次歸納,問題本質沒有發生變化,問題的思路卻更加的清晰,結合這種化歸與轉化的考試應對模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完成解題任務,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關鍵詞:數學高考;化歸;轉化思想
引言:化歸與轉化思想是數學學習中常見的一種思維模式,我們在數學的探究過程中,都是將未知的問題層次化的揭開面紗,進而抽絲剝繭的看到數學隱藏的條件,獲得多重的問題化解思路,以此就將數學的難點轉化為已知的知識,進行消化記憶,數學的解題過程皆是如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數學問題的思考規律,將復雜的問題向著簡單的內容轉化,要看到問題的中心點,避免被無關的內容混淆,通過熟悉的舊知識去了解不明確的新鮮內容,其中當然還包括數形轉化、空間轉化等,不一而足,需要教師結合高考的問題分值給予對應的點撥。
一、化歸與轉化常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熟悉化原則
任何的知識累積或者思維意識的形成,都有一個不明所以到透徹領會的過程,學生應學會在高考中應對自如,以積極的信息轉化,將自己熟悉的內容與感到陌生的內容銜接起來,互換信息,借助計算經驗、思考經驗等,獲得知識舉一反三的印象,從而嘗試性的找到思路。
2.簡單化原則
數學的問題看似復雜,實際上將數學的內容按照數形結合模式、思維導圖模式整理出來,學生面對知識會形成一個有序的認知,先了解哪些已知條件,再需要計算出哪些條件,最后找到問題化解途徑,將問題從一個中心點出發,了解該問題對應的概念與特性,進而在問題軌道上簡化信息,撥云見日見真知。
3.和諧化原則
按照類比推理等形式,將有關的數學知識化歸為符合人們的習慣性思維形式,將命題更加和諧的轉化成有關條件,符合規律化的數形結構,這樣能夠順藤摸瓜的找到問題的所在。
4.直觀化原則
化歸與轉化中,將抽象的內容直觀的體現,或者采取文字類的梳理形式,或者采取數形結合的形式,很多的問題原本就給定了基礎的圖形,學生要具體虛擬空間的構建能夠,在草稿紙上進而繪制出不同已知條件影響下的圖形變換可能。
5.正難則反原則
也就是逆向的思維形式,當一個問題從正面始終找不到思路時,可以通過逆向觀點反向去推理,從而獲得理解。
二、數學高考中的化歸與轉化思想不用題型的思路
高中的數學問題無論難易基本上都脫離不開化歸。選擇題上利用一般向特殊的轉化形式,應用題中就要借助主次的轉化形式,將陌生的問題、沒有見過的問題與自己解答過的問題,記憶中的公式概念等融合起來,達到不同題型下的應對自如。一般問題通常具有普遍性,但抓不住重點,向著特殊化的過渡,這一個過程就凸顯出數學的問題意圖在哪些層面,將問題縮減到具體的知識范疇內,這樣某個問題就變成某類問題,文字、符號、圖形等均可以轉化成影響的數學語言,構建出虛擬的空間想象結果,從這個既定的范疇內,大量的搜集例題的信息,找到概括性的結論,使得學生的邏輯認知更加強烈。
1.直接轉化法
將原始的問題轉化為數學的基礎公式、定理、概念、圖形結構等,使得高考中的命題與高中學過的某種知識重疊,直接的推導出思路和方法
2.換元法
函數方程等不等式內容可通過有理式的轉化等方法,將已知的元素互換,簡化復雜的問題理解題意。
3.數形結合法
數形結合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段,將數字和圖形等同步化的制作出來,在有圖形的情況下填充數字,在有數字的時候勾畫圖形,建立數學的知識模型,使得數量關系很直白的呈現。
4.參數法
參數后來引進,打破原本問題的封閉限制,以更加靈活的形式,讓原本的問題有了更多層次的解題思路,轉化的形式相對較為簡單。
5.構造法
構造的主體是數學的模型,將數學有關的內容都融會貫通,形成一個系統的結構,在模型內可以發散思維,這種較為適用于一題多解。
6.坐標法
通過坐標的幾何問題標注,轉化數學的疑問,在坐標上較為零碎化的知識點可以整合起來,集中化進行思考,銜接了學生斷裂的思路。
7.類比法
類比的形式多用于類比推理,在相似問題、關聯問題的思考下,推理知識獲得邏輯思考的結果。
8.特殊化方法
基礎問題到特殊問題的轉化,使得轉化后的知識化歸到一定的章節中,學生通過回憶快速鎖定結果,適用于高考的選擇題等。
9.補集法
在正面的進行推理思考時,難以完成轉化,就可以通過原有問題集合A的設定,進行全集U的類比補給,從整體的問題其他的方向進行思考,借助補集找到原問題集合A中的關聯條件。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考數學考察學生的虛擬空間構思能力、抽象問題的直觀應用能力、類比推理與聯想能力、運算計算思維發撒能力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轉化與化歸思想,將數學的問題變得簡單明了,結合高考的類型題目,展開轉化互動,更快更準的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詹爽姿.數學高考中的化歸與轉化思想[J].中學教研數學,2016(3):41-45.
[2]虞關壽.殊途同歸注重數學高考中的轉化與化歸思想[J].數學教學通訊,2006(S6):8-12.
[3]曹太忠.淺談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在高考數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31):239-240.
[4]王東.開啟靈活解題的支點談2015年江蘇數學高考中轉化與化歸思想的應用[J].數學教學研究,2016,35(5):65-67.
作者簡介:王依友(1981.5-);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最高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