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冬黎
摘 要:《采薇》做為《詩經》中邊塞詩的濫觴,幾乎容納了后世邊塞詩的所有主題,而想要了解這些內容,就有必要分析詩中主人公的“哀”的內涵。本文通過逐章梳理本詩的主要內容,依次探析征夫歸鄉途中的心理活動,由此掌握主人公的心理情感,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味本文的文學性。
關鍵詞:采薇;征夫;哀;命運
《采薇》的最后一章因為其濃厚的文學性一直為后人稱道,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里評價“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他認為,當初他離家出征的時候,心里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興的,卻用大雪紛飛這樣的嚴寒景象來反襯。但是,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后文寫到征夫“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拖著遲緩的步子、心中有著他人無法理解的無限哀傷的憔悴的人的形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內涵,就很有必要將征夫“哀”的內容梳理一下。
當然,要理解征夫的心理活動,還是要從文本出發,經過仔細分析,筆者認為,征夫的哀傷的內容和根源如下:
第一章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這句話中透露出了征夫常年在外征戰不得歸家的事實。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獫狁的入侵,而且在征戍期間,征夫沒有時間安居,不敢輕松地放下心來,可見獫狁入侵次數很多,而且有很多不確定性,這種不知生死、不明存亡的狀態,是戰士心頭最大的哀痛,也因為這種哀痛,使得戰士心里更加思念家鄉的安逸和溫暖。
第二章為“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這句話中可見征夫仍然在熱切的盼望歸家,然而連回家問訊的人都找不到,對于家鄉的無限擔憂與思念也變得更加深厚,因為不知家鄉音訊,更增添了不安和焦灼。同時反觀自己在邊疆的境遇,又饑又渴,生活狀況也比較悲慘,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迫,使得作者心里的悲哀的程度更加深厚。
第三章為“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這一章表達的哀痛的心理內容與前兩張近似,但是如果將前三章的首句連接起來,我們會看到這三句話描寫了薇草的生長過程,結合“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兩句話,我們也可以感覺到歲月的流逝和時間的變化給征夫帶來的心理創傷,一年又一年征戍在外,少年變壯年,而歸家的日期卻遙遙無期。
第四、五章為“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在無限期的征戍過程中,伴隨著無數的不確定的戰爭,征夫也并不完全是沉溺于悲哀之中,他也為自己國家給將領和戰士們配備的精良的武器裝備而感到自豪,也為自己國家的強大而興奮,也為戰爭的勝利而歡呼,雖然軍中苦樂不均,但是他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小人物所應該去做的事情,那就是保家衛國,奮勇殺敵,或許,他已經認識到家國一體,如果國不安定,家便永遠回不去。所以,同仇敵愾的氣概也就油然產生,在獫狁入侵緊急的情況下,“與子同袍”的慷慨之氣便會更加熾熱,這種情感也會成為征夫最后行走在歸家途中回想往昔的重要內容。
第六章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看到這一章時,我們首先要確定“昔我往矣”中的“昔”的內涵,它指的是當初離家的那個剎那,所以,我們就可以推知之前的五章都是作者歸鄉途中的回憶。征夫想起了當年離家的時候,楊柳依依,春光大好,然而自己卻不能享受這美好春光,而是要去苦寒之地征戍邊疆;然后想起了征戍時的歸心似箭可卻不得歸的焦慮,同時自己還得認真地準備應敵,以防對方偷襲,性命遭遇不測;在戰場上,自己與戰士們并肩作戰,在將領的指揮下,屢獲勝績;而在整個過程中,自己不知家鄉音訊,不知下場戰事如何,不知何日才能歸家,心中充滿了凄苦哀怨。
然而,現在終于可以歸家了,按理來說,征夫內心中應該充滿著歸家的無限喜悅和期盼。可是自己在一個下雪天行走在泥濘的道路上,歸家的路途本身就是漫長的,是艱難的。道路的難以行走固然是羈旅途中的羈絆,但是更重要的是心中隱藏著的沉重的思想負擔。征夫心中會想著:這么多年征戍在外,家鄉變了嗎?家鄉的那個人變了嗎?我回去還能面對他們嗎?我還能像以前那樣與他們其樂融融嗎?甚至,他們還在嗎?家鄉還在嗎?恰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征夫心理充滿著各種對自己家鄉的未知和不可知的忐忑;或許最美好的事情不是重新相見,而是即將相見。更何況,即便歸家一切安好,那依然存留著再次被征召的可能性,由此人生又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聯系以上內容,我們可以想見,做為一個小民,這位征夫從出戰到戍守到歸家,其間都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而在這一切過程中,征夫的存在是被操控、被安排的存在,一切都逃不開命運的那只手。無可逃避的命運,不知未來,前途未卜,便是征夫“哀”的根本內核。如果理解這層含義,就會理解這首詩歌的回環婉曲的含蓄風格,才能真正感受到這時候詩歌政治意義之外的文學意義。
參考文獻
[1]細井徇(日).詩經[M].三秦出版社.2018年版
[2]李慶林.《詩經·小雅·采薇》的心理描寫[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10
[3]張麗穎.《詩經·小雅·采薇》藝術美之探析[J].文學教育(中).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