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軍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美術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接下來詳細闡述了應用型本科美術類專業人才全面發展能力提升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美術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
引言
1我國美術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我國高等美術教育延續了蘇俄的教育模式,教育的方式基本上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美術學專業當中的美,即研究型的培養;第二種是美術的設計,即實踐性的培養;第三種是為今后專業得以延續發展的類型,即師范型培養模式。當前高校對學生的培養多以后兩者為主。而大部分本科院校美術學專業人才模式沒有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創新,還保持著固有的模式進行教學和發展。在高校的培養中無論是美術學專業還是其他專業的學生,都是用一套教學模式,即在四年中有一半的時間用來進行理論的學習和專業以外其他知識的補充,另一半則用來實踐和畢業論文的創作。本校目前美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為落后,在對專業科目上的劃分還較為粗糙,僅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在教學中自然也是將各個學科進行籠統講授,在某一領域的學習上還不夠有深度,缺乏對市場需求的定位,有的甚至將美術學專業的學生直接定位為教師,沒有其他路徑可供選擇。
2應用型本科美術類專業人才全面發展能力提升策略
2.1建構應用美術人才能力結構
筆者認為應用美術人才的素質應包括以下方面:基礎知識和技能。這是學生人文素質的基礎,也是現代社會職業勝任力的基礎,普通辦公軟件的運用、文案宣傳稿的寫作、溝通英語水平都是職場必備技能,缺之不可。在大學課程中,這一模塊能力的培養任務由通識基礎課承擔,主要是大學語文、英語、計算機基礎等。這部分技能在美術生培養中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學生基礎能力較差。美術通識能力。這部分能力主要是建構色彩感知能力、空間構圖能力,不同美術風格、特征的把握,解決的是學生基本審美能力的建設。美術專業能力。從事某一美術門類的能力,能熟練運用繪畫語言如國畫、油畫、水彩、雕塑等,或者設計語言進行平面設計、空間設計、網站設計等專業工作的能力。職業素養。這部分能力作用方式比較隱性,不容易被感知,但卻是影響崗位勝任的重要因素,如對企業管理運營方式、價值觀的理解,職業道德水平、責任心、學習能力、溝通協作力、執行力、表達力以及個人驅動力等。
2.2以實踐為中心改革培養載體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平臺的搭建。首先,推行工作室制度,作為班級授課形式的補充,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傳遞經驗知識。工作室可按照畫種門類、專業方向進行分類,每個工作室由1~2名專業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形成師徒相授的體制,促進工作室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提升。其次,推進項目化教學革新。項目化教學按照企業真實接單或項目來進行實操,通過模擬真實情境來實現“學以致用”。如壁畫專業可以進社區從事墻體彩繪,體驗不同功能要求的公共空間之下,如何選定主題進行繪畫創作;設計專業可參與企業網頁設計、UI設計等項目,完整體驗不同企業定位指導下形象設計的過程。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可以是項目帶頭人,也可以僅作指導。最后,完善頂崗實習制度。頂崗實習是學生實踐教學的最重要階段,可是學校統一組織、指導,也可與實習基地共建。在實習時間的選擇上,不必拘泥于大四階段的畢業實習,寒暑假階段均可派教師和同學赴企業頂崗,不斷了解市場動態,反思教學活動。
2.3建設穩定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人才培養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要讓教師在思想和專業上同步。作為一個從名稱上就有偏向的專業來說,在實際的操作中就會有偏向,所以應鼓勵老師加大理論專業的學習。在儲備教師的準備中應對他們的專業和基礎知識進行雙重考核,在根源上抓住教學方法,逐步實現一師多能的目標。同時要聯合企業將專業投入到社會中,成為現實的產物,得出豐富的經驗。地方本科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順應社會和經濟發展而生的產物。在美術學專業的構建上應進一步探討,轉變專業基本的思想觀念,培養專業能力強且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刻不容緩,美術學的發展也要順應時代的變化。
2.4根據不同應用型培養目標,設置新的培養模式
在類別上進行細致劃分,可以減少學生步入社會的困難,如學生選擇對專業進行繼續研究,則學校應做出研究型調整,在課程的配備上要有針對性的深入,深入理論的研究,深入專業的廣度,不是簡單了解術語的概念。而作為實踐型的培養模式,則要注重經驗的積累。即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應多為模擬性的訓練,課堂中的講授也要貼合實際,進行不同程度的模擬。當然,無論是哪種模式,基礎的理論學習上是必不可少的,要區分核心課程和主要課程,核心課程包括對專業背景的了解、專業概念的了解和專業的特點,同時還要對專業意外的其他素養進行學習,保證學生能夠全方面符合社會的需求,也能夠健全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單單在某一領域有著突出的成就但無底線無原則。除此之外,隨著時代和經濟的發展,還有這許多模式需要進行演變和運用,要抓住機遇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改進以順應時代的潮流。
2.5緊跟社會需求
本科院校美術學專業培養模式要時刻關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在新時代中更新方法,取其精華將原有的精髓保留,對專業知識的運用進行創新發展,這樣才會被社會所認可。因此,學校應針對地區的發展和學生今后發展的需求進行調整,開展多種類型多種內容的課程與之匹配。
結語
總體來看,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美術學專業特色人才的培養,需要認真研究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虛心接受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根據地方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發展需求,進行科學規劃,制定出人才培養特色目標、特色培養模式、特色的課程設置,從而實現向應用型成功轉型。
參考文獻
[1]韋樂,唐菲.高等美術教育本科“兩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理論與實踐——以中國美術學院為例[J].藝術教育,2014(3).
[2]丁麗莉.新形勢下高等美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企業導報,2015(2).
[3]全香春.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下美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2(14).
[4]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