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飛335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周長”P48—P49頁內容。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數學思考:對長方形周長實際意義的理解。
問題解決: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是探索并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是在學生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理解了周長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2、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是這節課的探究活動的重點。教材并沒有歸納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的尊重,而隨著方法的掌握,教師在實際教學可作適當引導計算方法的優化處理,體現簡便運算的優越性。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一節課已經探究了“什么是周長”,已經積累了一定數學活動經驗。三年級學生直觀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為過渡,因此給學生提供學具,設計有效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拼、拆、擺等活動,利用課件的動畫展示長方形的周長,變抽象為形象,在腦海逐漸建立周長計算方法的模型。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形周長=(長+寬)×2”的計算方法;理解“靠墻”圍長方形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一個活動的長方形、PPT和長方形展開的動畫視頻。
學生:每人四根能拼成長方形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擺一擺:用小棒擺出一個長方形。觀察長方形邊的特點你發現了什么?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
2、認識長和寬。
師:長方形是一個規則圖形,它對邊相等,長長的兩邊表示長方形的長,短短的兩邊表示長方形的寬。(課件動畫展示并板書:長 寬)
3、認識長方形周長。
師:什么是長方形的周長?如何計算長方形周長?(摸一摸,說一說,板書:長方形周長)
生:長方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設計意圖:創設簡單的拼長方形情境,運用課件的動畫展示,讓學生初步感受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它的四邊總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學生迫切探究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欲望,順勢引出課題“長方形周長”。
二、自主探究,問題引領
1、長方形周長的探究,完成學習單。
(1)活動要求:1、測量哪些邊的長度?2、把量到的數據寫上去;3、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學生獨立思考、測量、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請生板演。
(3)學生介紹想法,全班交流,師針對性點撥:
(4)文字表述長方形的計算方法: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2+寬×2=(長+寬)×2
(5)反饋練習:算出球場的周長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方形周長=(長+寬)×2”的計算方法并不好理解,這時教具的直觀顯示尤為重要,將長方形的四條邊進行拆分,重新組合,以線段的方式展示出來,通過組合學生初步理解(長+寬)的意義,再理解“×2”達水到渠成效果,接著再一次利用課件動畫演示,讓學生的思維系統、緊密起來,對“長方形周長=(長+寬)×2”理解更加形象和深刻。這樣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思維上的差異性,有效突破了學生在長方形周長理解的難點。
2、正方形周長的探究
師: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也是一個規則圖形,正方形的邊都有什么特點?想辦法算出正方形的周長。(展示正方形)
(1)活動要求:1、量一量,標一標;2、算一算、寫一寫
(2)學生獨立思考、測量、計算,歸納正方形的計算方法,完成學習單。
(3)全班交流:
方法一:3+3+3+3=12(厘米)’’’
方法二:3×4=12(厘米)
(4)文字表述正方形的計算方法:正方形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4
(5)對比優化:
師:對比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前面的基礎,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交流活動中,再以問題為驅動,引導學生思考、總結出長、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充分理解并優化出正方形的計算方法:正方形周長=邊長×4
三、提煉概括,本質聚焦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2、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都是計算四條邊的總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四邊相等,因此直接用邊長乘4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建立長、正方形周長概念的本質理解,培養學生融合知識的能力。
四、走進生活,思維轉化
(1)感受生活中有關長方形周長的應用:嬰兒圍欄、花壇、蔬菜園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巧妙的運用圖片和動畫,呈現生活中長方形的情境,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初步認識什么是“靠墻”,為下面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2)引入題目:淘氣他想靠墻圍一個長方形的菜園,長是6米,寬是4米,可以怎樣圍?
(3)理解題意:淘氣要圍一個怎樣的長方形蔬菜園?
(4)小組動手擺一擺,圍一圍:用小棒代替圍欄,用數學書做圍墻,靠墻圍一個長方形。
(5)小組展示與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展示完后,再一次課件展示“靠墻”的兩種情況,讓學生直觀形象系統的認識和理解題目,為下面更好計算出圍欄的長度。
(1)計算圍欄的長度。
五、談收獲與布置作業
(1)你學到了什么?
(2)我們是如何探索出長、正方形的計算方法的?
(3)你覺得誰有進步了呢?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學會總結反思掌握的知識和方法,還要反思數學活動的過程,為下一次活動積累經驗。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會交流和欣賞別人的情感和價值觀。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我的板書是由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力求整潔、清晰,重難點突出,展現知識和方法的形成過程,有利學生回顧總結和反思。
【教學反思】
《長方形周長》是教學《什么是周長》的下一課時,是充分理解什么是周長這概念后才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遵循這一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過程中獲取新知,感悟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同時合理優化計算方法,重視對長方形周長實際意義的理解,從多角度感悟數學思想,更好地促進課堂生成,是一節高效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