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梅
摘要:閱讀能力是初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并且,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吸收程度,語文閱讀教學貫穿于學生語文學習的始終。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活動的創建,并借助恰當的方法逐漸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確保學生可以在閱讀課堂上獲得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實效
閱讀實際上指的就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相關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取審美體驗的途徑,同時,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發現,大部分語文教師并不重視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閱讀題目,單純地為學生灌輸課文中蘊含的基礎知識,這就導致學生閱讀興趣低下、閱讀能力一直無法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標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實現閱讀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已經成為了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所以,在素質教育的視野下,教師必須要從根本上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給予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和機會,真正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發展,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進行了以下幾點分析和探究:
1、創建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常??梢园l現這種情況:學生在閱讀了本文之后還是無法明確文本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寫作的意圖,也就是說,學生的閱讀比較盲目,沒有明確的目標。這樣的模式是非常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從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和閱讀情況出發,以本文內容為基礎創建問題情境,消除學生在閱讀環節的盲目性,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在《濟南的冬天》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要求學生思考問題:冬天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就可以引出濟南的冬天。然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完成本文的閱讀。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對本文的認識和理解會更加深刻。接下來,教師就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和感受文本的蘊含的情感以及描寫的景色。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出問題: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濟南的冬天?在學生明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后,教師就可以從濟南冬天特點的每個方面入手,具體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如:教師可以提問:濟南陽光下的小山有著怎樣的特點?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認知就可以得到更深層次的強化。而且,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會得到深層次的發展和提高。
2、營造和諧環境,建立良好心態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良好的閱讀環境會使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作文和文本。那么,如何完成和諧閱讀環境的營造就成了教師必須要思考和探究的問題。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當學生對本文出現不同的解讀時,教師要在引導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肯定,保護學生的自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就可以建立良好的閱讀心態,長此以往,閱讀的質量自然會得到發展和提高。
比如:在《觀滄?!返慕虒W過程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結合時代的背景,了解詩人的心態,把握詩歌的精神,感受詩人的氣度。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的視頻,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的胸懷。并且,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象詩詞描述的情境,讓學生描述出自己理想中的景象。學生的想法和回答很可能不同,這時,教師就應該積極給予學生肯定,讓學生樹立起信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和討論本首古詩每一句的具體含義,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朗讀詩詞內容。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就可以感受到閱讀活動的樂趣,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自然也會有所發展和提高。
3、聯系實際生活,豐富閱讀體驗
實現文本與現實生活的融合是提高初中生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渠道。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經歷融入到語文課堂當中,實現語文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人生哲理,感悟到的道理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閱讀體驗。
比如:在《秋天的懷念》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母子兩人的形象,使學生感受到母親的隱忍和偉大,領悟生命的意義。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回顧自己與母親相處的經歷。然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課文內容,帶領學生分析和思考文本作者對母親的情感以及為了表達這樣的情感寫了哪些事情。這樣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日常經歷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學生在回顧了自己的經歷之后閱讀文本很容易產生相同的感受和體驗,這就讓學生快速了解和感受了文本的內涵和情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閱讀經驗。
4、開展閱讀活動,發展閱讀素養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要想讓初中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實際能力出發,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感受閱讀的收獲。并且,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單純依靠語文課堂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適當的閱讀。而且,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有效延伸和發展,學生可以將課堂上掌握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運用在課外閱讀中。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要為學生推進不同類型的書籍,使學生在閱讀活動中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比如: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每周定期為學生組織一次課外讀物交流和分享大會。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推進古今中外的名著,引導學生選擇喜歡的文本進行閱讀。并且,要求讓學生為大家分享閱讀的感受和體驗,講述閱讀文本描述的主要故事和其中蘊含的道理。同時,學生之間的讀物可以互相交換。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完成讀后感的撰寫,將文本中的好詞佳句記錄在摘抄本上。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一定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自身的閱讀素養。而且,學生在長期的課外閱讀中就可以感受到閱讀的魅力。這就提高了閱讀教學的實效,發展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確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并且,教師要從文本出發,創建有效的問題情境,營造和諧的閱讀氛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創建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使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此外,教師應該明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實效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胡蘭心. 靈活教學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A]. .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楊通明. 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A]. .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3]唐伯琴. 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的理念與實踐[A]. .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